论译者忠实观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02-23 02:33
  自上个世纪末起始,翻译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否定忠实之风。不少人以谈忠实为耻,说“叛逆”为荣,似乎不说“叛逆”就不“学术”,不行“叛逆”就非“翻译”。从本质上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或文字忠实地表达出另一种语言或文字所说或写的内容,其终极目的是要完成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言语之间的沟通,促成双方相互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于源语信息的扭曲或损伤,都会影响交流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职是之故,翻译过程中对于原文本的忠实至关重要。不管是研究翻译理论还是从事翻译实践,都离不开对忠实翻译原则的理解、把握和坚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忠实翻译原则乃马之缰、船之舵。有了它,翻译才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译者也才有一定的追求方向;反之,如果没有或者否定忠实翻译原则,那么,翻译实践势必变成了译者自行其是、随心所欲的实验场甚至游乐场,读者也根本无法知道自己所阅读的所谓“译作”中哪句话为作者所说、哪句话乃译者杜撰,到最后,可能连作者的“真话”读者都难信其真了。这不仅仅是读者的不幸,更是译者乃至翻译本身的不幸。所以,对一定忠实翻译原则的遵循与坚守是一件必然也是必须之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价值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工具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正确认识翻译本质是译者忠实观教育的基础
    第一节 翻译的本质
        一、翻译的概念
        二、“翻译就是翻译”
        三、忠实是翻译的本然要求
    第二节 文质之争乃“形”“义”之争
        一、文质之争的缘起
        二、文质之争的本质
    第三节 直译、意译与忠实原作之辨
        一、直译、意译之界定及争论
        二、逐字译、字面译与直译都必须以忠实为准绳
        三、翻译层次论与“直译”“意译”之调和
        四、“信、达、雅”须以“信”为先
第二章 译者伦理与译者忠实观教育
    第一节 伦理与翻译伦理
        一、伦理
        二、翻译伦理与译者伦理
        三、对译者的忠实伦理教育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思想保证
    第二节 “忠实”与“叛逆”的博弈
        一、忠实历来是译者的追求
        二、应该抵制翻译中叛逆思想及行为
    第三节 忠实取向对翻译行为的影响
        一、作者取向
        二、读者取向
        三、委托人取向
        四、译者取向(理想取向)
    第四节 归化与异化—忠实取向的不同选择
第三章 加强译者的文“本”意识教育
    第一节 文本乃翻译之“本”
        一、何谓文本
        二、文本内涵的“异化”与回归
        三、已译文本与待译文本
    第二节 体裁(文体)与忠实翻译的关系
        一、体裁的内涵
        二、体裁的分类
        三、体裁与文体、风格
        四、文本体裁分析对于翻译的价值
    第三节 服务于翻译的文本分类
        一、以主题/话题为标准划分的文本类型
        二、以文本的功能为标准划分的文本类型
    第四节 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及翻译
        一、文学文本的特点与翻译
        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与翻译
        三、区别对待两类文本的翻译
        四、忠实翻译没有“特区”
第四章 培养翻译人才妥善应对翻译环境的能力
    第一节 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符转换
    第二节 翻译相关方对翻译进程的影响
        一、委托人的“指挥”与赞助人的“召唤”
        二、读者的审美和阅读偏好
    第三节 影响译者的目的语交际环境因素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政治因素的“遥控”
        三、民族主义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四、民族文化是翻译的“滤网”与“染色剂
        五、宗教信仰的另类“投射”
    第四节 译者不是线牵木偶
        一、语言文学“规范”不能丢
        二、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第五章 译者须正确认识并合理发挥其主体性
    第一节 译者的角色
        一、译者角色在中国
        二、译者角色在西方
        三、译者身份与社会地位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及其与译者忠实观的碰撞
        一、主体性释义
        二、译者主体性
        三、译者丧失主体性了吗
        四、“译者主体性”有别于“译者主体性研究”
        五、如何看待译者主体性
        六、“叛逆”不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七、“译者主体性”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努力
        八、发挥“译者主体性”不等于鼓励译者“显形”
        九、解构主义否定不了忠实之于翻译的价值
    第三节 发挥译者主体性的保障因素
        一、提高翻译能力是充分行使译者主体性的技术保障
        二、树立忠实翻译观是正确行使译者主体性的思想保障
第六章 培养翻译人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第一节 忠实翻译需要翻译批评
        一、翻译批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翻译批评概念的内涵
        三、翻译批评的任务、目的、价值和功能
        四、翻译批评所处的困境及其出路
    第二节 翻译批评主体之争
        一、普通读者批评
        二、专家批评
        三、译者批评
    第三节 译者应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翻译批评
结语必须坚持和加强对翻译人才的译者忠实观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为翻译:定义翻译的第三维思考[J]. 蓝红军.  中国翻译. 2015(03)
[2]略论翻译——四川外国语学院翻译论坛上的即兴发言[J]. 王德春.  上海翻译. 2009(03)
[3]析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J]. 王莉娜.  外语研究. 2008(06)
[4]基于翻译本质观的翻译标准观:1978-2007[J]. 杨晓荣.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2)
[5]也谈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 易经.  外语学刊. 2008(06)
[6]鲁迅的“硬译”与周作人的“真翻译”——读书札记[J].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2008(02)
[7]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与评价的客观性——价值学视域下翻译批评标准问题探讨[J]. 吕俊.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02)
[8]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侯林平,姜泗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J]. 仲伟合,周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7)
[10]翻译与伦理规范[J]. 吴建国,魏清光.  上海翻译. 2006(02)

博士论文
[1]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 朱献珑.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4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40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