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国画民学”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4:06
  黄宾虹以“民学”的文化范畴,确定了古往今来两种不同形态下的审美指向:一、是人为的美术;二、是自然的美术。并且指出“自然”的民学美术是代表中国画的本体和现代方向。黄宾虹从人类学和艺术发生学角度,通过对“国画民学”论的提出,强调了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是“民学”的美术,并且,只有具备传统道德素养的新型知识分子才能推动其进步。只有“国画民学”的兴起方能真正改进民众的社会生活,方能在政治经济领域获得发展。基于此立场,黄宾虹建立了自己的美术史观。诞生于民国时期黄宾虹“国画民学”论下的美术史,是基于中国精英分子对于本土文化的改良主张,不完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所倡导的“大众”美术潮流。贯彻黄宾虹一生的这一美术史观,具有着浓郁的传统民本主义政治立场和鲜明的20世纪“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特征,它强调了发自民间的民族美术研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一美术史观强调“道法自然”的艺术标准,强调人类视觉美术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强调了“道与技”的重新统一。它的成就在于:它不仅超越了封建“文人画”史观的精英主义价值系统,同时也超越了因“古今中外”的假设命题而纠结中国美术家一百多年的思维范畴,跳出了简单的...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关于选题的缘由
    二、本文研究思路
    三、黄宾虹“国画民学”论的研究回顾
    四、研究方法的使用
第一章“国画民学”论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儒家与“国画民学”论
        一、“民学”之初
        二、“礼乐”制度与“国画民学”论
    第二节、道家与“国画民学”
        一、儒道互补的“民学”观
        二、老庄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自然”的理法
    第四节、宗教与“民学”精神的疏离
第二章“国画民学”论的近代阐释
    第一节、近代“民学”对儒道思维的发展
        一、传统中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明清以来的“民学”文化
        三、民国的文化理想
    第二节、“君学”与“民学”的审美分野
    第三节、士大夫阶层的社会责任
        一、何谓士人
        二、“士夫”文人对国画的贡献
        三、美术救国
第三章“国画民学”论的美学追求
    第一节、太极图与“国画民学”论
        一、书画与太极图像
        二、太极与气韵的生成
    第二节、内美的辨析
    第三节“内美”的语言特征
        一、不齐三角弧
        二、计白当黑
        三、“太极笔法”的确立
第四章 黄宾虹“国画民学”论下的山水之变
    第一节、浑厚华滋的民族审美趣味
        一、浑厚华滋
        二、水墨为上
        三、光色的探索与表现
    第二节“回归自然”——黄宾虹的纪游写生
        一、圣哲的践行
        二、自然的回归
结语:黄宾虹“国画民学”论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本文编号:364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4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