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1 10:01
  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对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政权的巩固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较为稳定连续的政策,而不再像北京政府时期,教育政策常因政权更替而具有间断性。但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争、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因素,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从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和救济帮扶政策等角度阐述该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实践,以期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历史演变、内容范畴、方法举措、历史地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从而力图从根本上去把握该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变化规律。本文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国民党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系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增强国民党对青年学生的管制力,并向社会输送具有“共和精神”的大学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党化教育和训育,旨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政治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党义教育课程和训育管理举措,使“三民主义”理论和国民党党义的灌输融入学生日常管理。高校训育机关围绕训育目标,依照训育原则,组织实施对学... 

【文章页数】:3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酝酿
        一、历史背景
        二、初步发展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全面发展
        一、各项管理措施协同推进
        二、管理内容进一步拓展
    第三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衰微
        一、战后重建分散了高校精力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弱化
    小结
第二章 党化教育: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 “党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确立阶段
        二、调整阶段
        三、衰弱阶段
    第二节“党化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安排
        一、组织机构
        二、课程安排
    第三节 开展“党化教育”的辅助手段
        一、加强对共产主义的防范
        二、在学生中发展国民党员
    第四节 “党化教育”的评价
        一、“党化教育”是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政治手段
        二、“党化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
    小结
第三章 训育: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 训育体系的构建
        一、训育目标与原则
        二、训育制度与组织
    第二节 导师制
        一、实施动因
        二、方法措施
        三、各校推行的差异化
    第三节 个案研究——以国立暨南大学为例
        一、训育组织的演变
        二、训育特色
    第四节 训育成效与问题
        一、训育成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小结
第四章 自治组织: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管理
    第一节 学生自治组织机构
        一、学生自治会与学生团体
        二、学生自治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 学生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经费
        二、工作机制
    第三节 校方对学生自治组织的监管
        一、制度约束
        二、工作指导
        三、行政管控
    第四节 学生自治组织的评价
        一、学生自治组织发挥了育人作用
        二、过度自治对高校学生管理造成了困扰
    小结
第五章 操行:高校学生的行为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 操行的培养
        一、仪式教育塑礼仪
        二、入学训练助适应
        三、宿舍管理营舍风
        四、学业管理促学风
        五、服务社会践责任
    第二节 操行的考查
        一、考查操行的目的
        二、操行的考查制度
    第三节 操行的奖惩
        一、奖励措施
        二、惩戒措施
    第四节 操行培养与管理的评价
        一、积极意义
        二、存在问题
    小结
第六章 资助:高校学生的生活救济与管理
    第一节 高校学生资助的动因
        一、流亡学生的需求
        二、争取青年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 政府的资助政策
        一、中央政府的资助政策
        二、地方政府的资助政策
    第三节 社会各界的援助
        一、国际组织与个人的援助
        二、国内组织与个人的援助
    第四节 学校与学生的自助措施
        一、校方的资助举措
        二、学生的自发筹款
    第五节 学生资助的评价
        一、学生资助的作用
        二、学生资助的不足
    小结
第七章 就业:高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一、毕业生就业的职业类型
        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
        三、毕业生供求不平衡
    第二节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职业运动的爆发
        二、就业困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三、学界对就业困难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政府的就业扶助措施
        一、成立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
        二、开办毕业生就业训导班
    第四节 高校的就业管理措施
        一、安排学生实习
        二、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
    小结
第八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评析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一、“生本理念”的零星体现
        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方法措施的管制性
        四、不同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缺失
        一、官僚作风束缚
        二、管理机制被动
        三、制度有失科学
        四、经费支持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的国立大学[J]. 郭宇宽.  视野. 2016(09)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留学生失业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为中心[J]. 李新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民国时期大学生的社会服务生活[J]. 刘京京,安立伟.  山东高等教育. 2016 (01)
[4]民国时期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自治研究[J]. 陈梦越.  职业技术教育. 2015(31)
[5]民国中央大学党化教育研究[J]. 张守涛.  档案与建设. 2015(03)
[6]西南联大的训导处工作及其启示[J]. 王硕,周举坤.  兰台世界. 2014(31)
[7]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艺娱乐——抗战前民国大学生社团之形态与功能研究[J]. 李力.  现代大学教育. 2014(04)
[8]论民国高校的训育制度[J]. 黄克利.  大学教育. 2014(01)
[9]“五四”后学生自治与校园学潮[J]. 娄岙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改革[J]. 于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5)

博士论文
[1]国民党对学生运动的控制研究(1919-1949年)[D]. 柳轶.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抗战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 王延强.西南大学 2013
[3]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 吴舸.西南大学 2010
[4]近代江苏省立职业学校发展研究(1895~1937)[D]. 李喆.苏州大学 2009
[5]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 金兵.苏州大学 2009
[6]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 陈功江.华中师范大学 2009
[7]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 童静菊.华中科技大学 2008
[8]民国教育部与大学关系之研究(1912-1937)[D]. 崔恒秀.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学生资助制度研究(1912-1949)[D]. 易卓霖.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研究[D]. 陈庆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研究[D]. 刘清洁.西南大学 2014
[4]民国时期大学生就业研究(1912-1937)[D]. 王婕.郑州大学 2012
[5]梅贻琦的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杨天霞.郑州大学 2011
[6]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费沂涛.山东大学 2011
[7]抗战前青年出路问题研究[D]. 刘毅.辽宁师范大学 2011
[8]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 于海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
[9]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研究[D]. 张蓓蓓.淮北师范大学 2010
[10]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D]. 刘行.湘潭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54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54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