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鬳斋口义》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5 17:01
  本文主要以文献分析、历史考察和哲学解读为方法,在全面分析《口义》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在日本的流传及产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庄子口义》在中日社会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口义》虽对中国庄学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传入日本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入及广泛。因此,本文认为《庄子口义》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之兴盛,不仅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代表着中国对于日本文化之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论文中心议题有三,一为全面分析《庄子口义》一书的解《庄》特色及其对庄子思想的哲学诠释;二为具体论述《口义》在日本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三为比较讨论《口义》在中、日社会流传情况之不同,并尝试总结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全文围绕这三方面议题,分五章内容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庄子口义》作者林希逸的学术背景,梳理了其所师承的艾轩学派之思想脉络,认为林氏在继承了师门“文辞与义理并重”的传统之下,将自身的理学思想与禅学体悟融入了对《庄子》的解读之中,并以破旧注之难懂为目的,采用“三教融合”的手法及通俗化的语言完成了《庄子口义》。接下来第二章则在庄学史的视域下,总结了《口义》援儒入《庄》和文学评《庄》两方面之特色,说明...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的创新之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林希逸与《三子口义》
    第一节 林希逸其学渊源考
        一、艾轩学派之学脉
        二、艾轩学派与竹溪之学
    第二节 林希逸之交游经历
        一、与刘克庄之交游
        二、与刘翼及林同、林合两兄弟之交往
        三、与江湖文人之交往
    第三节 《三子口义》其书概述
        一、老、列《口义》之内容举要
        二、老、列《口义》之评析特色
        三、《庄子口义》与老、列《口义》之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庄子口义》之特色
    第一节 《庄子口义》之成书及版本源流
        一、《口义》之成书与体例考
        二、《口义》之版本考
    第二节 《庄子口义》之解庄特色
        一、《口义》的核心问题
        二、林希逸的《庄子》观
        三、文学评《庄》之特色
        四、对《口义》诠释特色之评析
    第三节 中国庄学史中的《庄子口义》
        一、《口义》对旧注的承续与变革
        二、《口义》的创造及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庄子口义》对思想概念的诠释
    第一节 理
        一、“理”与“道”
        二、“天理”与“人欲”
    第二节 自然
        一、《庄》、《老》间“自然”之辨
        二、“自然”与“性”
    第三节 心
        一、“无容心”与“无迹”
        二、“私心”与“道心”
        三、“不动心”与“游心”
    第四节 乐
        一、逍遥之“乐”
        二、“自乐”与“天地之乐”
        三、“自乐”与“孔颜之乐”
    第五节 《庄子口义》中的概念体系
        一、个体化的本体之“理”
        二、忠于“自然”的心性论与工夫论
        三、“自乐”为中心的逍遥境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庄子口义》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庄子口义》在日本的传播历程
        一、镰仓时期:《口义》之初传与禅僧
        二、江户初期:《口义》之盛传与朱子学者
        三、江户中期:《口义》的冷落与古学派
    第二节 《庄子口义》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口义》与日本禅僧——以惟肖得严为代表
        二、《口义》与日本的朱子学者——以林罗山为代表
        三、《口义》与日本民间学者——以佚斋樗山为代表
        四、《口义》与日本神道教及和歌文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庄子口义》在中日两国的流传之比较
    第一节 《庄子口义》在中日社会的不同传播
        一、《口义》在日本的传播之特点
        二、《口义》在中日的传播之比较
    第二节 《庄子口义》对中日文化的不同影响
        一、差异: 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区别
        二、成因:造成差异之主客观因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宋士风与士林文化中林希逸与诸权贵交游考论[J]. 王晚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2]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的文学交游述考[J]. 周炫.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4)
[3]论诠释者的解经视域——以林希逸《庄子口义》为例[J]. 邢华平.  读者欣赏(理论版). 2012(01)
[4]日本古典文论中“心”范畴及其与中国之关联[J]. 王向远.  东疆学刊. 2011(03)
[5]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及其价值[J]. 李秋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J]. 陈景彦.  东北亚论坛. 2008(04)
[7]日本儒学本土化历程及特色[J]. 张波.  东疆学刊. 2008(02)
[8]德川幕府与朱子学——德川幕府对理想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探求[J]. 周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9]论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兴盛与文学平民化倾向[J]. 刘炳范.  孔子研究. 2008(02)
[10]程朱理学传入日本与林罗山的儒家神道观[J]. 王金林.  日本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林希逸庄学思想研究[D]. 李京津.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林希逸文献学研究[D]. 王晚霞.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宋代庄学思想研究[D]. 肖海燕.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宋代福建庄学研究[D]. 杨文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庄子》阐释之研究[D]. 孙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D]. 王伟倩.河北大学 2013
[2]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研究[D]. 王倩倩.山东大学 2013
[3]《庄子口义》研究[D]. 林溪.河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6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86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