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6:59
  中国古代建筑与古文字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宝贵历史遗产,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原始社会的末期起,中国建筑的发展主要都是一脉相承的木结构方式。建筑材料的特性使得先秦时期并无实物留存下来,现今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唯有求助于古籍中的记载及遗迹考古调查。除此之外,另一种可利用的材料就是古文字。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和文字具有的稳固性使古文字表现出较强的写实性和真实性。中国古文字的本身就是将“建筑”的情况,包括它的外形和内容“记录”下来,故而中国古文字符号是形态高度抽象化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古文字可提供相当正确的数据,人们通过解析有关建筑的古文字,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情形。古籍的记载,遗迹的调查和古文字的探讨,这三者互相应证对照,必能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更具体而正确的了解。这里需提到本文的“古文字”范围,是根据现代语言学家共识而定的,指汉代以前的古汉字,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和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包括春秋时期文字)、秦汉时期的小篆以及保留有早期构形的篆隶文字。由古文字讨论古代建筑并把古文字作为建筑史研究的辅助资料,这在建筑发展研究中并不罕见,但都不深入。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中... 

【文章页数】:4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深化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对象与范畴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范本的选择参考
    1.4 研究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实物调查与文献研究
            2、比较研究及“图形比较法”
            3、文化语言学方法
            4、建筑形态与建筑形态学研究方法
            5、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及建筑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
    1.5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与中国古文字
    2.1 中国古建筑与中国古文字
        2.1.1 建筑与文字
        2.1.2 建筑在文字中的体现
    2.2 中国古文字中养藏着建筑
        2.2.1 中国古文字
        2.2.2 中国古文字的构形因素
    2.3 中国古文字的象形特征彰显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2.3.1 中国象形文字
        2.3.2 代表建筑的象形甲骨文与象形纳西文比较
    2.4 中国古建筑与中国古文字相互映照的科学理论基础
        2.4.1 形态学引入
        2.4.2 符号学引入
        2.4.3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引入
    2.5 本章小结
        2.5.1 本文象形文字的界定范围和参考资料
        2.5.2 小结
第三章 《营造法式》总释单字研究
    3.1 《营造法式》总释
        3.1.1 《营造法式》引入对本文的重要意义
        3.1.2 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对本文的意义
        3.1.3 《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文字
    3.2 《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类型
        3.2.1 宮
        3.2.2 殿
        3.2.3 闕
        3.2.4 樓
        3.2.5 榭
        3.2.6 臺
        3.2.7 亭
    3.3 建筑构件
        3.3.1 大木作构件
        3.3.2 普通部件
        3.3.3 砖作、窰作部件
    3.4 本章小结
        3.4.1 建筑类型
        3.4.2 建筑构件
        3.4.3 小结
第四章 《说文解字》建筑词汇看中国古建筑
    4.1 以《说文解字》为研究蓝本对本文的意义
        4.1.1 《说文解字》在本文的参考意义
        4.1.2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与建筑有关的文字
        4.1.3 部首造字的原则
    4.2 “木”部建筑文字研究
        4.2.1 建筑材料类
        4.2.2 与建筑工具有关的字
        4.2.3 代表建筑构件的字
        4.2.4 代表建筑形式的字
        4.2.5 代表建筑类型的字
        4.2.6 反映建筑空间隔断的字
        4.2.7 “木”部建築文字总结
    4.3 “土”部建筑文字研究
        4.3.1 代表建筑材料的字
        4.3.2 代表建筑工具的字
        4.3.3 代表建筑构件的字
        4.3.4 代表建筑类型的字
        4.3.5 反映建筑布局的字
        4.3.6 与建筑的防潮及装饰有关的字
        4.3.7 反映建筑空间隔断的字
        4.3.8 “土”部建筑文字总结
    4.4 以字“观”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4.4.1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4.4.2 夏代和商代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4.4.3 周代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4.4.4 秦代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与中国古文字内在规律探讨
    5.1 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具有相互呼应的关系
        5.1.1 见字知筑
        5.1.2 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理论的引入分析
    5.2 古建筑之建筑类型与古文字规律分析
        5.2.1 见字知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发展及特征
        5.2.2 建筑类型词汇的取象规律
    5.3 古建筑之建筑形式与古文字规律分析
        5.3.1 见字知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发展及特征
        5.3.2 建筑形式的词汇取象规律
    5.4 古建筑之建筑材料与古文字规律分析
        5.4.1 见字知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发展及特征
        5.4.2 建筑材料的词汇取象规律
    5.5 古建筑之建筑构件与古文字规律分析
        5.5.1 见字知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发展及特征
        5.5.2 建筑构件词汇的取象规律
    5.6 楔形文字中的建筑文字与中国古文字中的建筑文字
        5.6.1 楔形文字中的建筑类文字
        5.6.2 建筑类的甲骨文、楔形文字、纳西文的比较
    5.7 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构成法则
        5.7.1 古建筑与古文字的互证关系
        5.7.2 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构成法则
        5.7.3 “古文字形体分析法”的建立
        5.7.4 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法则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布局文字研究
    1.1 建筑材料
        1.1.1 瓦
        1.1.2 砖
        1.1.3 涂
    1.2 建筑尺度
        1.2.1 材
    1.3 筑布局
        1.3.1 城
附录2《说文解字》中的建筑部首及文字研究
    2.1 “广”部建筑文字
    2.2 “厂”部建筑文字
    2.3 “宀”部建筑文字
    2.4 “穴”部建筑文字
    2.5 “門”部建筑文字
    2.6 “户”部建筑文字
    2.7 “囗”部建筑文字
    2.8 其他部首建筑文字(见图2-1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势合形离观斗拱[J]. 于志飞,王紫微.  文史知识. 2016(04)
[2]替木、绰幕枋、雀替的辨析[J]. 许孛来,朱永春.  古建园林技术. 2015(03)
[3]亭“亭”论——以古典山水画与诗词文赋视角论亭的功能及意境美[J]. 梁富新.  设计艺术研究. 2015(03)
[4]汉画像中的亭榭建筑研究[J]. 李亚利,滕铭予.  考古与文物. 2015(02)
[5]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缘起[J]. 李海群,王倩.  黑河学刊. 2013(02)
[6]材份制形成之探讨[J]. 杨建江,杨明.  华中建筑. 2012(12)
[7]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J]. 周力辉,方世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8]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J]. 范艳辉,赵晓峰,句建国.  华中建筑. 2011(07)
[9]宫室名物词误释例举[J]. 胡正旗.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10]从贾母看窗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窗文化[J]. 刘娟.  潍坊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图像研究[D]. 李亚利.吉林大学 2015
[2]汉字结构研究[D]. 刘靖年.吉林大学 2011
[3]中国宫殿建筑美学三维论[D]. 李纯.武汉大学 2011
[4]秦始皇帝陵园相关问题研究[D]. 段清波.西北大学 2007
[5]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D]. 邵英.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 王绚.天津大学 2004
[7]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 程邦雄.华东师范大学 2004
[8]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D]. 闫增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山水画中“亭子”形象的美学内涵研究[D]. 邱实.南京艺术学院 2014
[2]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 张乾.江南大学 2013
[3]论姜亮夫在文字学方面的研究[D]. 王磊.江西师范大学 2012
[4]论中国古典建筑之门的审美意蕴[D]. 刘宜.山东师范大学 2011
[5]汉字符号演绎中的视觉创意思维[D]. 王晓华.南京林业大学 2011
[6]建筑台阶设计研究[D]. 于业龙.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7]象形字研究[D]. 罗荣辉.江西师范大学 2010
[8]汉字形象设计与意境表达研究[D]. 王赟.湖北工业大学 2010
[9]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 余淑芬.江西师范大学 2010
[10]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研究[D]. 郑晓旭.郑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90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90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