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布局的合理性及其调整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05 09:58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大势所趋的社会现实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领域,更涉及经济以及人口、地理、文化、资源等各方面。所谓学校布局,就是在哪里办学,学校布局调整即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它是一个随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我国历史时期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都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都出于各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地区便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具有明显的社会阶段性特征。该时期中期,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班额难以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国家标准班额为40至50人)。一项调查显示,西南地区某县在学校布局调整以前,共有完小80所,教学点222个。小学教学班951个,在校学生23862人,学校规模小,班级学生少,在教学点中,“一师一校”的教学点多达126个,校均规模仅为79人。‘’·不仅办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低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对这些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虽然说学校布局是一个区域内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但人口状况,特别是学龄人口将直接影响学校区位设置和数量的变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3年间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05年全国在校生数比上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然而小学布局是否科学,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育发展,由于学龄人口数锐减,为适应这一变化,学校布局调整不可避免。相关预计显示,我国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将继续减少,2010年已将降到8000万以下,2044年将下降到5000万以下。?,所以,21世纪上半叶,我国农村小学阶段教育资源重组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要提高质量与办学效益,其相关因素很多,优化资源配置则为一个很重要方面。布局的优化影响到结构和管理,学校布局调整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适度优化与整合,主要是集中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规模效益。教育过程是从教育资源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包括人力和物力等教育资源的消耗。从经济学角度看,要达到相同的教育质量和结果,资源消耗越少,其效率越高,资源消耗越多,则效率越低。学校布局调整,物力资源的适度集中,不仅在校舍、设备、图书等资源上形成规模,促进高效率运作,也能促进各种无形资源的整合以便于管理。因此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这是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判断其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
    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现状来讲,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仍有很大必要性。大部分农村小学虽然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办学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改善,但无沦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近十年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改变,农村群众已不再单纯追求“有学上”,而是要“上好学”,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孩子“上好学”举家、举力、举债迁往城镇,寄宿在城镇的优质学校。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教育依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即使是同一个县域,县城与乡镇、村小及教学点差距仍悬殊,在较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依靠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来缩小这些差距。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行布局调整以后,客观上说教育资源得以一定程度集中,便于了上级部管理。但其实所谓的“优质资源”共享,也还需要各部门进一步的共同努力。随着各种需求增进和社会发展,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在实施上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只是调整方式和范围可能依据现实需求而发生一定程度改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学龄人口递减的背景下,为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社会各界最普遍的认为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师资有所改善,以及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政府对政策理解的偏颇和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规模效益,从2003年到2007年,撤了近1/2至2/3的教学点及完小,这对偏远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农村造成了深远影响。很多偏远地区儿童无法就近入学,以及教师重新分配等问题都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列影响。另外撤并后的学校定位问题,也对学校管理和自身发展带来了挑战。因而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主要结合F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从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角度,来探讨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笔者选择F区进行实地调研,主要是该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已基本完成,该区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在该地农村区域及山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各种现象和问题也颇具代表性。
  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当地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状况进行整体分析,综合地、反思性地把握此现象的特征,透过表面深入到其内在本质。在深入实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客观角度给予评估,并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实情,试图能够提出可行性对策,为当地农村地区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引用我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就是“实地调查、现场观察、用研究者本人的感受去体会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思想在其生活上的意义,则是和前一代依靠书本记载、别人的书信以及通过翻译间接取得的资料,来引申理论的研究方法在科学上是有质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厉以教育经济学[M].  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2月.
[2]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海:上海人民出版yr,  1988年3月.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I}京:教育科学出版辛1:,1996年1月.
[4]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一比京:一}匕京师范人学出版辛卜,2000年8月.
[5]田家盛.教育人口学【M]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IL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7]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比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8](德)马克斯·韦伯著,钱永祥、林震贤、罗久蓉、简惠美、梁其姿、顾忠华译.马克斯·韦伯作品集「M].桂林:)’

本文编号:8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