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审判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03 15:28
  审判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不但体现着国家治理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效果。鉴于审判权是一种稀缺的重要社会资源,因而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最大限度实现审判权的有效使用,对一国良法善治的实现非常重要。为最大限度实现审判权的有效使用,首先要深刻认识审判权在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性状,其次要充分理解不同的约束条件必定会导致审判权不同的制度选择,再次要从权、责、利三个方面对审判权的使用者进行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任何权力都是一把双刃剑。实践中审判权的运行状态既有独立、被动、中立、公开、专业、终局和公正的一面,也有相反的一面。由于存在相反的事实,因而用独立、被动、中立、公开、专业、终局和公正来解说审判权的性质,解释力有限。无论在逻辑还是事实上,追求独立、被动、中立、公开、专业、终局且公正的审判权,都不等于审判权在实践中就一定是独立、被动、中立、公开、专业、终局且公正的。把“应然”追求当作“实然”描述,是语言误用的表现,不利于对客观现实的把握。公力性、界权性、租值性、代理性和裁量性,是审判权在更深层面且更为持久的属性。具体而言,公力性是指,审判权属于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离不开公共财政和公共...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理论脉络
        (一) 资源、产权与交易费用
        (二) 作为资源的权力及其产权安排
        (三) 权力的产权安排与激励约束作用
    四、研究方法
        (一) 事实检验
        (二) 语义分析
        (三) 制度经济分析
    五、结构内容
第二章 实践中的审判权
    一、问题与视角
    二、事实检验的进路
    三、揭开审判权的面纱
        (一) 独立与不独立
        (二) 被动与主动
        (三)中立与偏向
        (四) 公开与不公开
        (五) 专业与非专业
        (六) 终局与非终局
        (七) 公正与不公正
        (八) 小结
    四、透视审判权的实质
        (一) 公力性
        (二) 界权性
        (三) 租值性
        (四) 代理性
        (五) 裁量性
    五、结语
第三章 审判权的制度选择
    一、问题与视角
    二、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
        (一) 交易费用的范式
        (二) 专业分工与司法审判
        (二) 审判权力的权属界定
    三、历史变迁中的审判权
        (一) 古希腊:迎合民主的审判权
        (二) 古罗马:不同势力分割的审判权
        (三) 古代英国:努力挣脱王权的审判权
        (四) 古代中国:依附中央集权的审判权
    四、把审判权放在恰当的位置
    五、结语
第四章 审判权的激励约束
    一、问题与视角
    二、人力资本与行为激励
        (一) 人力资本
        (二) 行为激励
    三、激励约束审判权的实践考察
        (一) 美国的精英模式
        (二) 法国的科层模式
        (三) 中国的混合模式
    四、认真对待法官的权责利
    五、结语
第五章 结论
    一、实践中审判权的深层属性
    二、审判权之制度选择的逻辑
    三、激励和约束审判权的关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国司法官制度考察及其启示[J]. 刘国媛.  人民检察. 2018(17)
[2]法国司法官惩戒制度及其启示[J]. 顾华,黄尔.  人民检察. 2017(09)
[3]论司法责任制[J]. 张文显.  中州学刊. 2017(01)
[4]法官离职潮背后[J]. 周群峰.  法治与社会. 2016(10)
[5]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J].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4)
[6]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J]. 俞可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3)
[7]我国审判权运行特征研究[J]. 申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8]司法的亲历性[J]. 朱孝清.  中外法学. 2015(04)
[9]法官离职为哪般[J]. 邹坚贞.  中国经济周刊. 2015(20)
[10]司法规律学术研讨会纪要[J]. 彭巍.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3)



本文编号:3655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55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