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高寒草甸放牧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15:02

  本文关键词:高寒草甸放牧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高寒草甸放牧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詹伟  

【摘要】:高寒草甸的N循环已成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动态和影响因子。本次研究样地选择在红原县瓦切乡的四个不同的放牧强度的草场,即禁牧(0 yaks/hm-1)、轻度放牧(0.7yaks/hm-1)、中度放牧(1.2yaks/hm-1)和重度放牧(1.6yaks/hm-1),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及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不同的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的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并研究高寒草甸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放牧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度放牧样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最高,为0.044 mg N2O m-2 h-1,在禁牧样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最低,为0.023 mg N2O m-2 h-1,重度放牧样地相对轻度和中度放牧样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显著降低。适度放牧能够增加土壤中无机氮储量的累积,促进土壤N2O的排放。2)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NO3--N含量在中度放牧样地最高为5.37mg kg-1,显著高于禁牧样地(1.54mg kg-1)和轻度放牧样地(3.23mg kg-1),而在重度放牧样地NO3--N含量为3.98mg kg-1,显著高于禁牧样地(1.54mg kg-1)(P0.01)。3)土壤NH4+-N含量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分别为38.24mg kg-1(0 yak/hm2)、64.04mg kg-1(0.7 yak/hm2)、66.08mg kg-1(1.2 yak/hm2)和42.80mg kg-1(1.6 yak/hm2),其中轻度和中度放牧样地的土壤NH4+-N含量显著高于禁牧和重度放牧样地(P0.01)。4)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含量在禁牧样地最高,在重度放牧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含量相对于轻度放牧样地显著降低(P0.01)。土壤容重在中度放牧样地显著高于轻度放牧样地(P0.05),而与禁牧及重度放牧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轻度、中度放牧有利于表层土壤N2O的排放通量,而重度放牧相对轻度、中度放牧有抑制作用。这与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1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亚勇;张宇;张静辉;卡召加;尚伦宇;王少影;;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2年02期

2 张裴雷;方华军;程淑兰;徐敏杰;李林森;党旭升;;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甲烷吸收的早期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3期

3 王秀红;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J];自然资源;1997年05期

4 蒲小鹏;胡自治;;天祝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6期

5 李娜;王根绪;高永恒;王俊峰;柳林安;;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土壤学报;2010年06期

6 李娜;王根绪;杨燕;高永恒;柳林安;刘光生;;短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7 余开亮;陈宁;余四胜;王刚;;物种组成对高寒草甸植被冠层降雨截留容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9期

8 李林;王振宇;徐维新;汪青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对气候和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9 付刚;沈振西;张宪洲;石培礼;何永涛;孙维;武建双;周宇庭;;利用蒸散比和气温模拟藏北高寒草甸的光能利用效率[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3期

10 黄大明;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夏秋草场轮牧制度的模拟研究[J];生态学报;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秀红;郑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王文颖;;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力;刘彩琴;郑中朝;周学辉;肖西山;焦婷;冯瑞林;李伟;苗小林;;青海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氮、硫的季节变化及其盈缺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6 姚德良;张强;谢正桐;;高寒草甸陆气水热交换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7 孙飞达;龙瑞军;;鼠类活动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陶贞;沈承德;孙彦敏;高全洲;易惟熙;李英年;;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平;赵新全;徐世晓;赵同标;赵伟;;冬季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对实验增温响应的初步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目 朱国亮;[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陈建明;[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琳;资源有效性对植物及其共生丛枝菌根真富群落的调控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苗福泓;青藏高原东北缘草地植物群落对放牧利用强度和降水变异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3 芦晓飞;西藏米拉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章志龙;氮素添加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7 刘佳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文淑均;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种子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旻霞;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杨中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娜;不同年限禁牧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詹伟;高寒草甸放牧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俊杰;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4 周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冻融退化过程中群落及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王多斌;高寒草甸种子雨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范晓梅;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晓鹏;碳、氮添加对藏北高寒草甸碳、氮平衡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8 梁海东;利用植物和土壤脂类生物标记物对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判别分析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9 万秀莲;高寒草甸几种常见干扰类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肖蕊;施肥对高寒草甸土壤中原核微生物及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寒草甸放牧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11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