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4 00:39
  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研究,首先得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发现其理论基础有治理理论、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历史与现实背景则来源于苏联意识形态管控存在的问题,包括意识形态管控体制集中、管控环境高压和管控手段僵化等;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工作理念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和工作方式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还有互联网背景下引发的意识形态问题,包括网络去个体化、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导致网民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责任意识、政府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自主地位被削弱等。由此,构建了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理论模式。该模式的基本要素包含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实施机制、治理绩效等;治理目标是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筑牢共同的理想信念;实施机制是由驱动因素、协同过程、治理结果三个环节组成;系统框架是党政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支持培育机制,为企业履责、网民自律、社会监督进行平台、组织和制度支持,并综合利用道德教化、法律规范、技术约束、行业行规、网络公约和社群共识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多主体一道...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的发展
        二、治理理论的内涵
        三、治理理论与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契合性
    第二节 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观点
        一、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主要观点
        二、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观点对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第一节 苏联意识形态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管控体制集中
        二、意识形态管控环境高压
        三、意识形态管控手段僵化
    第二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下意识形态治理的新要求
        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二、意识形态工作理念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三、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特殊性
        一、互联网去个体化,削弱网民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责任意识
        二、互联网去中心化,削弱政府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三、互联网去边界化,削弱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自主地位
第三章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实施机制
    第四节 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系统架构
第四章 基于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模式的多案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
        二、数据收集
        三、数据分析
        四、信度和效度
    第二节 多案例介绍
        一、案例1: 赵薇演员事件
        二、案例2: 二更食堂事件
        三、案例3: 抖音广告邱少云事件
    第三节 多案例分析
        一、案例说明
        二、问题分析
第五章 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阵地管理
        一、推行网络实名,实现信息发布透明化
        二、改进信息审核,实现信息传播规范化
        三、加强官方引导,实现舆论共识最大化
    第二节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措施保障
        一、填补法律空白地,推动意识形态法律主治
        二、发挥技术正效应,推动网络技术协防
        三、调动网民积极性,推动网络社会督导
    第三节 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的主体自律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多元主体意识
        二、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发挥党政带头作用
        三、加强网络公约建设,实现社会主体自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99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99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