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唯物史观视野下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4 21:32
  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对现阶段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唯物史观中关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分析我国网络民粹主义赋予了新的认识。民粹主义在2020年人们最关注的社会思潮中排到第三位,其中,网络民粹主义尤为活跃,其行为表现背后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借助科学的理论用于实践的积极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技术、经济和思想三个层面,深入探讨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必要性。首先,分别对民粹主义和网络民粹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厘定;其次,阐述用以分析网络民粹主义这一主体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主义的论述和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论述。最后,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以及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具有独立性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第二部分总结现阶段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危害。主要围绕网络参与主体的平民化倾向、网络空间中非理性的表达常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跨学科研究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民粹主义
        2.1.2 网络民粹主义
    2.2 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粹主义的论述
        2.2.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意义
3 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3.1 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
        3.1.1 网络参与主体的平民化倾向
        3.1.2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常态化
        3.1.3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突出
    3.2 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
        3.2.1 弱化网民认知,干扰社会团结
        3.2.2 缺乏理性对话,扰乱网络秩序
        3.2.3 诱发网络暴力,造成群体矛盾
4 网络民粹主义的形成根源
    4.1 技术维度
        4.1.1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便捷促进网民规模的扩大
        4.1.2 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与网民群体心理特征的结合
    4.2 经济维度
        4.2.1 市场主导下的初次分配失范
        4.2.2 政府主导下的再分配体系不完善
    4.3 思想维度
        4.3.1 平均主义思想
        4.3.2 多元社会思潮
5 应对网络民粹主义的途径
    5.1 技术维度:规范网络治理机制
        5.1.1 加强网络媒体治理
        5.1.2 完善内容审核机制
        5.1.3 引导网络意见领袖作用
    5.2 经济维度:促进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5.2.1 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完善分配机制
        5.2.2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再分配体系
        5.2.3 激活社会力量,提高第三次分配的辅助作用
    5.3 思想维度:培育现代理性公民
        5.3.1 增强法制观念
        5.3.2 提升媒介素养
        5.3.3 推行责任教育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994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994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