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言文化中的情感名词及其概念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11 11:27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言文化中的情感名词及其概念的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年

俄汉语言文化中的情感名词及其概念的对比分析

梅文章  

【摘要】:情感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体验,它与客观世界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思想界研究重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内部精神世界。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他的情感和欲望,因此情感概念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情感概念分析成为近期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情感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开阔了研究视野。 本课题主要定位于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基本情感名词的描写、阐释和对比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情感语言学以及概念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卡拉西克的理论思想,以情感概念的表示和情感概念的表达为基本研究方向,以情感名词的词典释义、聚合关系、词源、词条例证的文化涉指、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为概念分析的落脚点,全面揭示人类基本情感概念“喜悦”、“愤怒”、“忧愁”、“恐惧”的语言语义、认知语义和文化语义。在概念分析的实例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法进一步探究俄汉情感概念在理解上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最后,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笔者发现情感名词词源的初始意象、词条例证的文化涉指内容以及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大多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物或现象,同时又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理由认为人类的情感与其认知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俄汉不同语言文化的背景下,情感概念在语言语义、认知语义和文化语义层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两民族在地理环境、思维习惯、民族文化、社会状况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使得这些情感名词在概念表示和概念表达方面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5;H1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淑;表示情感名词的联想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刘娟;;俄罗斯语言学概念理论的研究对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梅丽兰;;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4 牛丽红,林艳;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J];外语研究;2005年01期

5 隋然;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问题[J];外语学刊;2004年04期

6 李元厚;情感语义和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1999年02期

7 周红;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刘娟;;情感语言学: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学领域[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9 陈勇;情感语义及其民族文化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10 贾芹;;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庆伟;;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与基本要求[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宇红;《俄汉详解大词典》视域下的观念词счасть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华,彭文钊;关于语言国情学[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2 玉铭玉;二十一世纪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王铭玉;符号学·语言·语言文化的肖像性[J];外语研究;1994年04期

4 隋然;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问题[J];外语学刊;2004年04期

5 杨仕章;“通感”与俄语感觉形容词的词义演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李元厚;情感语义和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1999年02期

7 周红;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维克多沙可夫斯基,叶江;情感语篇:问题与解答[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10 陈勇;情感语义及其民族文化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棠;漫谈地理名词在俄汉民族文化中的感情色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2 莫其逊;;情感与形式:西方现代艺术实践提出的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3 王雨;;论情感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4 张燕华;宋林亮;王耀贵;;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4期

5 孔娟;;试论器乐演奏中的情绪与情感问题[J];黄河之声;2010年11期

6 谢亚锋;;文学情感因素与晚明主情论文学思潮[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雷大川;;权力即是情感:儒家政治社会化理念探析——兼论政治传播研究的新理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于海霞;;关于当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年33期

9 谢晓霞;;关于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思辨——以湖南卫视《8090》为例[J];当代电视;2010年07期

10 覃生平;;浅谈声乐艺术演唱的情感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敏;李芸;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组合搭配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马铁明;;浅论针刺手法与“气”[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磊;王志云;王良玉;;一些电子海图领域概念名词的梳理[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刘涛;杨亦鸣;赵仑;;现代汉语名动分离的时-空特征分析[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君;;从名词用作动词看转类现象及其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白利莉;陈宝国;;词汇习得的年龄对词类信息加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9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诗健;王存忠;;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推进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的对照与一致化[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撰文 记者 朱卓华;[N];信息时报;2003年

2 江流;[N];光明日报;2002年

3 笑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4 薛小军 朱品昌;[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浙萱;[N];团结报;2006年

6 郑春;[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N];网络世界;2001年

8 陈勤 朱自强 邹建丰;[N];新华日报;2007年

9 记者 苏利川;[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杨启刚;[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冬梅;情感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3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田延明;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THANYALAK SAELIAO(刘玉兰);泰国勉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刘阳;俄汉简单句命题语义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危艳丽;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文章;俄汉语言文化中的情感名词及其概念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明;《庄子》单音节名词同义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卡嘉;从名词及名词的属性看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谢冬;从构句环境来考察“にむかつて、にむけて、をめざして”的使用条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指性考察[D];北京大学;2011年

7 黄晓静;“时间副词+的+名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梁永红;现代汉语特殊结构“N地V”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小丽;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深层语义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彦卿;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的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言文化中的情感名词及其概念的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41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