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徒然草》中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周作人和郁达夫译本为对象

发布时间:2021-09-08 09:19
  《徒然草》是日本古代随笔的双璧之一。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思想性及中国古籍对其的影响上,对译本的研究很少。周作人和郁达夫的译者主体性对《徒然草》中译本差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两者的译文都采用白话文,但周的译文夹带一些文言句式,语言风格略有差异。两者的译文对第七段中日本美学概念"もののあわれ"的翻译是介于"正译"与"误译"间的"缺陷翻译";郁达夫所呈现的第五段译文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对原文"破坏性的叛逆";第三段中两者译文中描绘的男子形象也大为不同;第八段中两者对久米仙人失其神通的态度也不同。两者的部分译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或为误译或可称"缺陷翻译",但都是译者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融入了翻译主体的自觉后的表现,可见译者在自我修养和思想参照体系内对原文进行接受、内化和再现过程中的主体性选择的痕迹。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译者主体性概念及其评价
二、从文化目的和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
三、审美再造过程中的主体性
    (一)人生观
    (二)出世观
    (三)爱情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徒然草》汉译的几点考证[J]. 谢立群.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04)
[2]《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J]. 孙绍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3]“人情物理”:周作人随笔的智慧言说[J]. 黄科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03)
[4]清末民初文学翻译方法与文学翻译文体的发展[J]. 顾建新.  外语教学. 2004(06)
[5]超越性亏空:郁达夫出世心态的文化审理[J]. 唐小林.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5)
[6]“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许钧.  中国翻译. 2003(01)
[7]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查明建,田雨.  中国翻译. 2003(01)
[8]郁达夫小说:呼唤人性的复归[J]. 黄裔.  语文学刊. 1994(05)



本文编号:3390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390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