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语语态的功能-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00:42
  功能-认知视角能充分解释英语语态的语义、功能和使用。英语主动与被动语态在对概念结构的表达上各不相同,在特定语域中实现各自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概念层面,主动与被动语态体现不同的认知意象;人际层面,语态选择体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语篇层面,语态选择影响小句衔接、话题变换和信息焦点调整。另外,语态的使用与动词和语篇类型也密切相关。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英语语态的功能-认知研究


语态使用的功能-认知框架①

语态,意象


主动与被动语态体现不同的概念功能。人们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主动和被动的感知经验,感知经验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认知意象,英语中主动和被动表达体现不同的认知意象。认知意象由基体(base)和侧面(profile)构成,侧面是对基体中特定要素的凸显(Langacker, 1987, 2008)。英语中同一命题意义可由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来表达,二者体现不同的认知意象,从而形成不同的表述意义②。图4中,(a)可以看成认知基体,其中所有要素都没有被凸显,对应的概念是“Tom-broke-glass”,表达的是命题意义。(b)、(c)、(d)都是主动形式表达的意象,但语境不同凸显的要素也存在差别: (b)凸显的是“broke the glass”,回答的问题是“What did Tom do?”;(c) 凸显的是“the glass”,回答的问题是“What did Tom break?”;(d)凸 显的是动作“broke”,回答的问题是“What did Tom do to the glass?”。(e)、(f)、(g)是被动形式表达的意象。其中(e)凸显的是“was broken by Tom”,回答的问题是“What happened to the glass?”;(f)凸显的是“was broken”,回答的问题仍然是“What happened to the glass?”;(g)凸显的是“Tom”,回答的问题是“Who broke the glass?”(参见林正军、贾磊, 2015)。语态选择与人际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态的选择与使用体现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说话人不同的倾向、关注度和焦点影响其对语态的选择(裘燕萍, 2008)。为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会选择主动语态体现主观性,也可能选择被动语态来体现客观性。在学术语篇中通常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如例(18);在新闻语篇中由于某些原因不想提及事件的实施者,会采用被动语态隐去实施者,如例(19);在口语语篇中,适当地采用被动语态可使说话语气变得礼貌,如例(20)比例(21)显得更礼貌和客套,听起来让人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过程图,物质,过程,语态


系统功能语法强调语言具有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Halliday, 1985, 2004, 2014),认为语态系统是表达概念功能的重要资源。语态系统体现在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中某个过程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使用主动语态意味着动作的实施者(Actor)是句子的主语,动词的主动形式是由限定成分(Finite)和谓语(Predicator)组合而成,其动作的目标(Goal)是句子的补语(Complement)(图2)。在被动语态中,目标充当句子的主语,表示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的被动形式由限定成分和谓语共同构成,动作的实施者在被动句中与插入的介词一起构成附属成分(Adjunct)(图3)。图3.被动及物物质过程小句(Halliday,2004:182)


本文编号:3388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388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