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目的论”在《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汉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2 11:19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在《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汉译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论(skopostheory)’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由赖斯(Reiss)和弗米尔(Vermeer)正式提出。这一理论从翻译行为的目的功能方面对翻译进行研究,在借鉴行为理论、交际理论、接受美学和语篇语言学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完善。本论文主要呈现,笔者是如何结合“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翻译回忆录《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的节选部分,翻译问题的处理思路,并在此过程中指出“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用价值。在翻译《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的过程中,笔者结合“目的论”的三大原则,总结得出彰显文中人物的个性,在读者群中产生号召力这一目的,并进一步使用增译、词类转换、句内语序调整和短句整合等手段,完整传递原文信息,提高译文可读性,以达成这一目的。在翻译评注部分,笔者先是对“目的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接着对它的“目的”、“忠实”和“连贯”原则进行介绍。最后以对原文的主题、主导性功能和语言特征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解为出发点,将翻译的目的确定为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有机整体性;凸显人物个性并对读者产生感染效果和感召力,依此归纳出问题有四类:省略现象、抽象概念、主从复合句中的语序问题以及短句太多等,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各类问题的处理办法。“目的论”是在吸收了许多实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因此,其理论基础和架构较为完善而充实,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译者的重要义务便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其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和面向的读者群体预期,进而选定最恰当的策略。但是即便翻译要达成的终极目标,由于译者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各异,目的也不能完全实现。因此,明确的目的为翻译行为指明方向,也督促译者发现自己的不足,极尽自己所能实现预期目的和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目的论 《大魔法:超越恐惧 创造性地生活》 汉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10
  • 项目说明10-11
  • 源语/译语对照语篇11-31
  • 一 引论31-37
  • 1.1 翻译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32-35
  • 1.2 “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35-37
  • 二 “目的论”在《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汉译中的应用37-50
  • 2.1 “目的论”在《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汉译中的适用性37-38
  • 2.2 准确传递原文意味,提高译文可读性,达到感召目的38-50
  • 2.2.1 词类转换——化抽象为具象38-41
  • 2.2.2 增译41-43
  • 2.2.3 句内语序调整43-47
  • 2.2.4 短句整合47-50
  • 三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2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在《大魔法:超越恐惧,创造性地生活》汉译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85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