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2)

发布时间:2014-07-24 10:58

  (四)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所谓的分级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适宜他们的教学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就符合了“后方法”教学理论里的特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分级别教学,能让学生清楚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力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学习的主动者过渡。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做出了一些回应。在提高本科生四级通过率方面,针对快班(非艺术专业)和慢班(艺术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难易程度。这样一来,做到了因材施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实施分级教学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教师备课的针对性。教师备课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策划工作,是教师将其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是现实教学能力的一个过程,对教学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兼顾不同层级学生的需要。备课主要以中等程度为对象,授课空间的局限性较大。实施分级教学。根据班的不同层级,安排不同的教学课程,任课教师可进行差异化的备课,为其教学潜能的发挥创造更大的空间。

 

  在此,建构主义原则对于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教学相长。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很清楚的提出四大要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这一点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有深刻体会的,比如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布置学生分小组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演示,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加深了学生们对这一课文的理解,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教学在一个良好的有机环境中进行,使学生形成了自身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促进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结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后方法教育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并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符合当今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它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确实存在种种问题,而改革的实施也要建立在实践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于以上这些改革能否成功进行,还需要专家学者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高校英语教学能够真正走向一个更加合理的局面。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4397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