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

发布时间:2017-06-21 20:21

  本文关键词: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语时态作为一种原型及客观意义为时间指称性的语法标记体,呈现出许多非时间指称性的特殊用法。非时间指称性可归纳为亲近(intimacy)、弱化(continuation)、突显(salience)及事实(actuality)四种意义。这四种意义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是四种主观意义。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论述时态表达的四种主观意义后,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与主观化的关系。即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关注的三个方面:话语者的情感(aspect)、认识(epistemic stance)及视角(perspective)对英语时态使用的影响。包括非指称时态呈现的语义特征及对语境或句式的选择偏好。隐喻作为意义扩展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主观化过程的重要机制。在概念隐喻基础上发展出的基本隐喻理论(Primary Metaphor Theory)指出基本隐喻涉及的源范畴和目标范畴其间的区别与使用者的主观度有关,源域与目标域是靠经验对应关系(experiential correlation)联系起来的。本文在探讨时态主观化的过程中,也利用基本隐喻理论简要分析了时态主观化得以实现的工作过程。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受说话人情感的影响,时态中标记了说话人对对话者亲近与疏远两种情感态度,这种情感态度是说话人根据语用距离采取的;受说话人认识情态的影响,时态中标记了说话人针对所陈述命题事实性的高低两种程度的主观断定;说话人视角对时态的影响有两种类型:视角间的切换,增加或降低部分信息的突显度;叙述出发点的改变,增加命题可信度。本文认为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是主观化的结果,时态主观化过程整体来说是一个语义-语用过程,在此过程中语用意义增强,由指称意义变为非指称意义,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于主观化,时态非指称用法的特殊性不再特殊,即不需再遵循一些传统语法规则。但另一方面,其所适用的句式及语境也有所限制。从主观化角度研究时态的非指称用法,对时态特殊用法现象所隐藏的深层机制以及对英语时态教学都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语时态 非指称 主观化 基本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2
  • 1.2 Research Questions12-13
  • 1.3 Methodology and Procedure13
  •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13-14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3
  • 2.1 Traditional Studies on Non-referential Tenses15-16
  • 2.2 Systemic Functional Studies on Non-referential Tenses16-17
  • 2.3 Cognitive Studies on Non-referential Tenses17-21
  • 2.3.1 the Metaphor Study17-19
  • 2.3.2 the Grounding Study19-20
  • 2.3.3 the Modality Study20-21
  • 2.4 Summary21-23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3-33
  • 3.1 Subjectivity and Subjecification23-29
  • 3.1.1 Definition of Subjectivity in Language23-24
  • 3.1.2 Representative Studies of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24-27
  • 3.1.3 Three Areas of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27-28
  • 3.1.4 Working Mechanism of Subjectification28-29
  • 3.2 Primary Metaphor Theory29-31
  • 3.2.1 Response Concepts vs Image Concepts30-31
  • 3.2.2 Experiential Correlation as Basis for Primary Metaphors31
  • 3.3 Summary31-33
  • Chapter 4 Subjectification and Non-referential Usages of English Tenses33-59
  • 4.1 Four Major Subjective Meanings of English Tenses33-39
  • 4.1.1 Intimacy34-35
  • 4.1.2 Attenuation35
  • 4.1.3 Actuality35-36
  • 4.1.4 Salience36-37
  • 4.1.5 Objective Meaning vs Subjective Meaning37-39
  • 4.2 Subjectification and Non-referential Usages39-58
  • 4.2.1 Speaker's Affect in Non-referential Usages39-45
  • 4.2.2 Speaker's Epistemic Stance in Non-referential Usages45-50
  • 4.2.3 Speaker's Perspective in Non-referential Usages50-58
  • 4.3 Summary58-59
  • Conclusion59-62
  • References62-67
  •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68-71
  • Acknowledgements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为光;;“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J];当代修辞学;2011年05期

2 刘晓芬;;“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3 张罗平;;影像中的环境因素:客体的主观化[J];人像摄影;2011年05期

4 李龙海;论西方认识论的主观化倾向[J];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5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6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7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8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秋娜;;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静;徐李洁;;国内主观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障碍及对策[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碧;“去意义化”的意义[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王冬斌;与人分享不如自己消化[N];中国摄影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岚;李清照诗词英译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小晋;英语否定转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钱盼;“不仅是P,而是Q”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章莉;现代汉语“NP_1尽是NP_2”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梦琼;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D];湖南大学;2016年

7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46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