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酱加工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1:35
  在SBR反应器中,以人工配制的番茄酱生产废水培养了180多天的好氧颗粒污泥,经-18℃的长时间低温冷冻,作为唯一接种污泥实现颗粒化和活性恢复,并研究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颗粒污泥10 d左右恢复活性,30 d完成新的颗粒化并恢复高效降解能力,新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沉速与粒径大小呈正相关,且粒径、密实度及沉速有所下降。优化沉淀时间到15 min,污泥浓度保持8.0 mg/L以上,COD、NH+4-N、PO3-4-P平均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5%,85%和80%以上,随着运行增加,系统处理效能稳定提高。 

【文章来源】:应用化工. 2020,49(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番茄酱加工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研究


SBR反应器装置

污泥,颗粒


图2为拍摄的冷冻前185 d的接种好氧颗粒污泥。由图2可知,污泥外观结构密实、光滑,富有弹性,颗粒直径最大达到11 mm,平均粒径约7~8 mm左右。因内部形成晶核,丝状菌交错缠绕,且微生物相对丰富,一些颗粒表面存在孔洞沟壑,用于向颗粒内部传递营养物质和排出气体,此时的颗粒污泥活性已经有所下降,颗粒趋于解体。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污泥,颗粒


接种时,颗粒污泥的粒径主要以大粒径为主(接种污泥平均粒径为8 mm),当反应器运行到第13 d时,粒径>4 mm的颗粒污泥占到34.7%左右,22.3%的污泥粒径<0.45 mm,这部分主要是新生絮体污泥和破裂的悬浮物。培养到第30 d时,>4 mm 的颗粒污泥只占10%,絮体污泥占到19%,2~4 mm的颗粒,主要是大颗粒污泥不断解体破裂,重造的稳定颗粒。而产生的絮体污泥成长为 <2 mm 的颗粒污泥。随后实验继续进行到第100 d时,0.45~2 mm的新生颗粒污泥占到68%,实验进行到第130 d时,絮状污泥占16%,0.45~4 mm的污泥起到主导作用,占比超过75%,而新长成2~4 mm 颗粒污泥占比逐渐增加,但一直没有出现粒径较大的颗粒污泥,且絮状污泥一直偏高。粒径随时间增长变化缓慢,整个过程虽然粒径分布均匀,但前期的颗粒是以接种颗粒污泥的裂解再造而形成的,而后期的颗粒主要是以絮体污泥不断颗粒化形成的。2.2 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畜禽养殖沼液污染物的特性[J]. 廖杰,叶嘉琦,曾志超,刘琳,徐开钦,刘超翔.  环境科学. 2019(06)
[2]SBR反应器处理番茄酱生产废水的污泥颗粒化过程[J]. 王燕杉,王维红,董星辽,刘倩倩,程利刚.  中国给水排水. 2019(01)
[3]以黏土为载体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对番茄废水的处理[J]. 冯殿宝,王维红,王燕杉,苏馈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1)
[4]活性污泥法处理番茄酱生产废水的应用与研究[J]. 张小卫,王维红,彭维,王润,葛光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06)
[5]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彭永臻,吴蕾,马勇,王淑莹,李凌云.  环境科学. 2010(02)

博士论文
[1]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含PPCPs污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D]. 赵霞.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其特性研究[D]. 王硕.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21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zb/3421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