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倒逼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07:06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阻碍着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其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享受自由贸易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贸易保护手段汲取贸易得利,贸易保护手段层出不穷。在以关税、反补贴反倾销为主的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隐蔽性、灵活性的特点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利用的新手段。据 WTO 统计数据自 2000 年到 2014 年间,WTO-TBT 通报数量(不包括 SPS 通报数)从 632 件增加到 2239 件,年均增长率约为 9%。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断滥用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自由化发展,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已成为国际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2012 年 23%中国出口企业受到 TBT 的影响,直接损失达 685 亿美元,2013 年受损企业范围持续扩大达到 38%,损失约 662 亿美元 。短期内 TBT 严重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已成为限制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损失变得尤为重要。

.....................


1.2 研究问题与主要内容

论文理论分析部分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前提,重新审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借鉴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模型,结合企业决策、利润最大化理论等解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倒逼效应,求解倒逼效应的具体实现条件,即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质量规制下企业技术进步所带来产品质量提升从而促进出口。实证分析部分以中欧机电产品贸易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倒逼效应,最终结合文章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的研究结果,针对中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

(1)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本文从另一面考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积极作用,提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倒逼效应,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同时分析其实现的主要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2)文章选取我国出口欧盟机电贸易为实证数据,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存在倒逼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进行验证。

(3)结合文章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我国企业如何有效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做出政策意见。

.......................


第 2 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文献综述


2.1 TBT 基础理论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从概念、形成机制、贸易效应等方面对TBT 进行研究,文章这一部分将对 TBT 的概念内涵和形成机制做主要的文献综述,对于 TBT 的概念和形成机制有全方面的了解。

2.1.1 TBT 概念内涵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由于其阻碍贸易的消极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早期研究中学者认识到其不同于传统国家贸易手段即 TBT 的非关税壁垒属性(Baldwin,1970)。卫生检疫法规标准是早期最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Hillman(1991),Sykes(1995)等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是阻碍国际自由贸易的卫生检疫法规标准,随着 TBT 在不同产品贸易中的广泛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再局限于卫生检疫标准,逐渐扩展到包括卫生检疫法规标准、安全与工业标准、包装标签规定、环保标准等在内的以技术法规、标准为依托的贸易壁垒。从实施目的来看,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能够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确保了产品质量,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外部性,Donna Roberts(1999)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能够保障国外产品质量纠正市场外部性,表面上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从本质上来讲其还是贸易保护性质,Thornsbury(1998)、鲍晓华(2005)提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和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的双重性质,TBT滥用造成实质上的贸易阻碍,称之为“合规性”壁垒。为限制 TBT 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世贸组织成员签订 TBT 协议,但协议中并未给出明确定义,夏友富(2001)、张海东(2004)等结合国外研究成果与 TBT 协议原则给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纵观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研究中,以下三点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一、TBT 的非关税壁垒属性,二、TBT 的主要采用技术法规、标准等技术手段;三、TBT 具有 WTO 规则下合理存在的缘由,但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因此本文在此三点共识下提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障国家安全、人类健康为目的,保证产品质量避免市场外部负效应,实施以技术法规、标准为主的技术性措施,但极易被保护主义利用阻碍别国产品进入造成额外的贸易损失,形成贸易阻碍的技术性措施。

.........................


2.2 TBT 贸易效应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主要是指 TBT 的实施对于出口国贸易流量的影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护主义特性,TBT 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一国的贸易流量具有显著地阻碍效应,而近期经验数据表明部分产品贸易在受到短期 TBT阻碍后,在中长期贸易出口增加的现象,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着正向的积极作用。本部分将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对 TBT 的贸易效应进行综合评述。

2.2.1 TBT 阻碍效应研究综述

TBT 的贸易阻碍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局部均衡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借鉴传统贸易壁垒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其中实证分析较多,考量TBT 对贸易的影响。Orden、Romano、Lee et.a(l1997)、Maskus et al(2001)分别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在 TBT 成本变动影响下的国内供求曲线移动分析 TBT 的实施对国内经济影响;Spencer Henson(1998)认为生产企业为满足 TBT 要求时,增加了成本包括一次性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Roberts(1999)在假设 TBT 是成本增加型壁垒,建立一个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分析 TBT 实施对进出口国贸易条件和国内产业的影响,这一假设也成为研究TBT 的基本共识,接下来的研究中 Keith et al(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出口目的地的质量标准的提高增加了出口国生产成本,出口国企业增加的投资资本每增加 1%,企业生产可变成本提高 0.06%~0.13%,Chen(2006)撰文认为术标准差异促使出口企业改变生产方式,产生符合成本,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进一步完善了前人观点。国内学者冯宗宪、柯大钢(2001)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TBT 贸易阻碍对国内总体经济影响;王志明、袁建新(2003)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 TBT 限制了贸易出口,从而对国内福利造成不利影响。康金红(2005)从理论上对 TBT 受影响国家的 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TBT 存在明显的阻碍作用。蒋国瑞、彭德斌(2009)构建 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TBT 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影响,TBT 降低贸易总量从而导致国内总产出、居民总收入以及总投资等损失;涂涛涛(2011)以美国为例同样采用 CGE 模型分析了美国农产品标准提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着贸易阻碍作用。因此,对 TBT 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国内外学者形成了一个对基本观点,即 TBT 出现导致了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贸易流量,形成事实上的贸易壁垒,而后从这一点出发,研究 TBT 贸易阻碍对国内总体经济的影响。

.........................


第 3 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分析.........................16

3.1 TBT 主要表现形式....................16

3.1.1 技术法规、标准....................16

3.1.2 合格评定程序...............17

第 4 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理论分析............25

4.1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25

4.2 模型假设.......................27

第 5 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实证研究...........36

5.1 计量模型设定...............37

5.2 数据来源........................39


第 5 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

中国于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针对中国 TBT 各项通报的数据统计也从那时候开始,因此本文拟选取时间区间为 2002-2014 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贸易量平稳增长,特别是中国输欧机电贸易,贸易量逐渐扩大,欧盟已成为我国机电贸易出口的主要方向国,因此选取了 2002-2014年的中输欧机电贸易数据为被解释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欧盟统计局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统计库整理而得,根据HS编码分类的标准HS83-94为机电产品,通过匹配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统计库数据,以及欧盟统计局整体对外贸易数据,整理得出 2002-2014 年中国输欧的机电贸易数据。

技术性贸易壁垒变量由 TBT 通报数据表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的分析变量,TBT 通报数据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 WTO/TBT-IMS 数据统计库、中国技术贸易措施网、中国 WTO/TBT-SPS 通报咨询网三个地方的数据整理而得,由于 TBT 解释变量需要选取 2002-2014 年之间欧盟对中国机电出口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存在两个限定条件,其中欧盟对中国方向定向、具体产业为机电出口贸易,因此本文整理了 2002-2014 年之间欧盟对中国的所有 TBT 通报,从中筛选出有关机电贸易的 TBT 通报,由此得到最终的 2002-2014 年的欧盟对中国的 TBT 通报数据。

其他解释变量的数据来源,欧盟 GDP 统计,欧盟在近些年成员国不断增加,对于欧盟整体的 GDP 统计按照不同国家数量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 EU27、EU28数据,本文采取欧盟现阶段最新总成员国数 28 国的总 GDP 量进行统计即按照EU28 的标准,数据主要来源于欧盟统计局数据库中欧盟 2002-2014 年 GDP 总量数据;解释变量厂商创新投入 R 由新产品研发投入代替,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中工业具体行业分类数据整理而来,在中国统计年鉴 2002-2015中教育与科技投入一项中,对于机电行业主要三个行业的新产品投入数据都有统计,包括电子器械与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本文通过整理汇总该数据,得到 2002-2014 年我国机电产业的新产品研发投入;解释变量最终产品价格 P 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中机电行业分类出口价格指数整理而得,鉴于涉及到多个产品价格数据,本文在处理这部分数据时根据分类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按照 2002-2014 年的平均出口量比值设置权重,从而求出整个机电产业的出口价格指数;解释变量劳动要素价格 W 由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指数替代,机电产业属于制造业部分,因此对于劳动要素价格这一数据的处理,采用了我国的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指数代替,此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中各产业的人均工资水平指数,主要变量数据描述如表 5.2 所示。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倒逼效应研究

........................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倒逼效应进行研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展。首先,在理论分析部分,采用异质性企业假设,依照 TBT 从无到有这样一个分析思路,构建了开放经济和引入 TBT 经济模型,证实了 TBT 倒逼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该效应实现的条件,然后,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中欧机电贸易数据对 TBT 倒逼效应存在性进行验证,在本部分内容中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 TBT 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中,同时加入了包括中输欧机电贸易额、中国机电出口价格指数、中国劳工工资水平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了 TBT 倒逼效应客观存在,也为理论假说提供了实证支持。通过上述分析方法,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尽管说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阻碍效应显著,当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其只存在贸易阻碍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存在积极的一面。贸易与竞争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没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企业互相竞争,优胜劣汰,加入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只是表明竞争的外在环境发了改变,但其本质依旧是优胜劣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加入为落后者提供了阻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性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了一些技术改进信息,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指导,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偏向性的创新,实现技术进步。

(2)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主要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的,与企业创新投入密切相关,是一个内生性问题,企业会不会发生技术创新需要考虑利润最大化、创新收益非负等条件,而在 TBT 技术要求限制下,如果企业自身技术水平高于该要求可以直接出口;如果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低于该要求,企业要么退出该产品市场,要么进行技术创新实现重新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实现重新出口这效应被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

(3)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证实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理论分析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倒逼效应存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初始技术水平与新技术水平差距是在企业能力范围之内,主要与商品价格、技术资本效率、劳动要素价格、厂商初始技术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第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另一个满足条件即企业创新带来的正收益,假设企业存在最大创新能力,求解企业收益非负下的最大创新能力,只有在企业最大创新能力大于技术差距时,企业才能够创新,倒逼效应才会产生,主要与技术差距、最终产品价格、劳动投入量、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有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