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

发布时间:2016-09-09 07:26

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uzhou City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是现代国家以及地区的经济增长新节点;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召,滁州市政府也推出了地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对于本文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内容是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同时也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就进行表述;第三部分是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表述,为优化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第四部分是综合前文的研究,系统化的为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Abstract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is modern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 new node; the twelv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cal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lso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lso launched the loc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for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is paper relates to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are summarized;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t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uzhou City, also in Chuzhou C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expressed; the third part is for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uzhou City Expres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system for Chuzhou City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及相关理论 2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2
(二)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2
1.钻石理论 2
2.创新理论 2
3.区位论 2
二、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3
(一)产值全省比重稳步提升 3
(二)配套政策的集中出台使扶持力度空前优化 3
(三)产业集聚化程度有所加深 4
(四)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较高 4
三、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4
(一)政府政策缺乏统筹规划 4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 5
(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滞后 5
(四)高端人才供给短缺 5
(五)市场体制不完善 5
四、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
(一)政府层面 5
1.合理设定产业空间格局 5
2.优化产业发展引导 6
3.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6
4.构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信用体系 7
5.完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 7
(二)企业层面 7
1.技术创新及科技转换率提升 7
2.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8
(三)市场体制层面 8
1.完善商业模式 8
2.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8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它的认识也还处在一个不断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由于这个概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时新性和政策引导性,学者们大都根据政府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结合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双层内涵的提法,必须符合“战略性”和“新兴产业”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战略性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产业的成长必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通过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起到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产业。新兴产业是指伴随着产品的创新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变的新方向,代表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萌芽或成长阶段的产业。


四、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合理设定产业空间格局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规模效应的最佳选择,同时滁州市的工业产业发展通过有效的产业空间布局,能够极大的强化资源基础的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集聚化的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率。通过有效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化发展,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创新以及竞争优势的构建。
在对于滁州市旧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上,应当首先确立一个产业集聚示范区域,通过示范区域的构建以及发展,对于其他地区形成良好的引导性,同时通过示范区的发展为其他区域的空间布局以及集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从而推动滁州市工业产业升级的效率提升。其次,在对于产业集聚的布局规划上,小企业应当向大型企业进行靠拢,从分散向集中发展,这样能够有效的通过相关人才、市场等方面信息把握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对于滁州市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上,应当在不与传统工业产业冲突的基础为原则上,通过新开发区的划分,,进而实现新工业产业集聚区的构建。新工业产业更多的是以高附加值、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为特点的新兴工业产业,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佳是以交通、环境等基础性设施为基础进行构建。通过新旧工业产业空间以及集聚化的规划,能够有效的推动滁州市整体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实现不同工业产业类型发展的需求,综合提升整体滁州市工业产业结构规模效应。
还有在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上,还应当对于区域重点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划分,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必然要有强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产品,即所谓的拳头产品。培育企业自己的拳头产品是相当重要的。滁州市工业应按照“差别化、规模化、高新化、国际化”的思路,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现代工业产业特色镇、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为契机,加大工业产业中的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大力发展工业产业深度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2.优化产业发展引导
政策在推动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着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对于社会需求的遵循,政策的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背景的塑形。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手段,体现了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内外部双重发展规则,内在方面主要体现着对于技术主体的引导,外在方面则是体现着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社会外部环境因素的协调。滁州市地方宏观调控政策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积极有效地引导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健康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机构的优化与经济价值的提升。
政策引导与社会协调性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政策引导以社会协调性发展为目标,社会协调性发展以政策引导为基础。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研发效率以及投放效率与商业模式也存在既是相互作用,又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技术创新研发效率与商业模式完善结合、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综合的来说,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是基础,商业模式是手段和方式,没有基础,无所谓手段与方式,只有基础,缺乏结合的方式,如同一堆泥巴形成不了砖块一样,技术创新如果离开合理的商业模式的支撑,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只能是虚设,而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起初技术创新研发的意义;而没有完善的技术创新,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无法落地,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效。因此,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一是要坚持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为先,为商业模式的构建形成有效的参考,二是要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因为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才能真正推动滁州市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3.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减少滁州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动态,而滁州市政府更多的应当是从宏观的方面上进行市场引导以及调控,而不是过多的对于市场进行干预,否则政府的干预措施不仅不能够有效的引导市场良性发展,还可能推动市场的恶性发展。在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的过程中,滁州市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能,哪些方面需要干预,哪些地方不需要干预,这些内容必须明确。
4.构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信用体系
构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信信用体系是为了优化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保障。在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信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滁州市政府需要联合税收部门、银行机构积极的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信用体系建设,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档案,依托该信用体系,鼓励银行机构向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贷款,同时也可以依托相关信用评价强化企业对外融资的可能性提升。
5.完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滁州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由于相关意见的条文说明不细化,缺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的针对性,在今后的完善过程中应当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以及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的创新。
同时在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滁州市政府还应当把握差异化的原则进行,对于不同类型或是不同程度的产业升级、调整,进行不同的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上,滁州市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以供相关企业进行选择,通过对于国外内的税收政策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滁州市的地方发展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的并行实现,一种是企业在实现工业产业升级以及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原定标准进行税务的缴纳,然后在阶段的产业升级评估审核过程中依据阶段调整以及升级的现状进行不同等级的税务返还;一种是直接对于相关企业的工业产业升级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减免,也就是在税务缴纳的过程中企业直接享受税收的优惠政策。
6.保障高端人才供给
强化高端人才补给的保障,是优化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人才供给的保障上,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首先,强化一流院校人才输送的合作,安徽省内的一流高等院校较少,滁州市更少,故而应当强化通过外部一流院校的合作,进而实现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其次,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猎头合作的方式,通过猎头对于高端人才信息的提供,积极引进相关高端人才。除了以上两大方面之外,为了有效的强化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的提升,滁州市政府可以适当的制定高端引入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实现对于外部高端人才的引进,例如: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措施、住房激励措施等。当然,提升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需要战略性新兴企业强化自身建设,如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完善。
(二)企业层面
1.技术创新及科技转换率提升
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同时也是滁州市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在对于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实现上,其不仅需要对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同时还需要通过设备的创新作为辅佐手段进行推动。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强化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于滁州市旧工业产业结构现状,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其可以通过对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进而实现,而对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进行实现,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基础进行灵活性的选择。同时在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创新过程中,无论是先进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还是自主研发推动的技术创新,都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展现,同时也是推动滁州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在对于技术创新研发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对国外模式进行模仿,模仿就意味着落后,只有超前性的创新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创新效应展现。同时在技术创新研发的过程中,由于研发必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进而就要求滁州市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对于未来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良好的把握以及分析,在以市场需求为背景下进行的技术研发才能够在未来技术推出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以及经济效应展现。
滁州市企业应当提升科技转化率,即优化科技的应用水准,如果科技不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实际应用,那么科技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在提升科技转化率的过程中,主导性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企业方面上,滁州市企业必须强化科技的转化率提升,进而将企业把握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并逐步的完善,推动科技的市场价值展现。同时滁州市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进行科技转化率的提升推动。
2.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滁州市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从人为出发点,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具体的展现上,强化滁州市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强化滁州市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在管理制度的创新上,应当以现代人性化管理为基准点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完善,具体展现上,主要通过对于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内部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构建,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创新,从而推动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提升,为滁州市企业的转型以及升级提供基础性保障。
其次,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人,同时也离不开管理观念,优化内部管理成效的提升,就必须重视企业员工的重要性,进而也要求企业的管理行为以及活动都以员工为基础进行展开,使得员工在企业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技能施展以及技能提升;同时滁州市企业还应当为员工提供一个轻松、更加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三)市场体制层面
1.完善商业模式
在对于滁州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的构建上,应当坚持企业主导的商业模式构建,在具体的展现上可以三大类型的企业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主体、交易主体以及推广应用主体,通过三大主体的协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发展。第一类主体企业主要是以技术的研发为主要产品,同时通过技术研发的对外出售获得有效的技术经济价值;第二类是主要是技术交易的中间方,通过技术收购以及转卖等方式实现经济收益;第三类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创新的具体应用以及推广,实现具体技术成果应用的经济价值收益。以上三大主体之间要密切合作,通过有效的供需关系平衡,实现整体商业模式的良性竞争发展。
2.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是推动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的基础。在对于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强化滁州市对于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法规文件完善,相关法规的文件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市场的发展,同时引导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次,合理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内容以及价格,在这方面上滁州市政府需要宏观的进行调控,同时依托市场为基础进行控制,避免由于科技中介服务内容质量较低或是价格过高而影响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价值展现,阻碍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市场法规的建设以及完善是未来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效益实现的硬性规范条件。相关市场法规建设以市场为基础,加快推进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相关法规建设,能够有效地规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发展,遏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环境中的不良风气,树立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化的推广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环境的法规建设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首先,滁州市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检验标准。在未来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阶段也就是商业化阶段,技术产品的质量以及标准必须通过滁州市地方级别的法规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这样才能够保障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产品拥有较高的质量保障,保证对应购买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稳定的技术服务。技术检验标准的制定要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约束力,遏制不符合标准的技术服务在市场流通,从而保障消费企业的权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检验查收,可以提升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技术质量标准的重视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技术一旦被查出,企业将受到严格的处分和资金处罚。
其次,滁州市政府必须制定严格的技术服务标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质量作为本质属性。服务标准能够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责任感,增强消费企业的信赖;消费企业的信赖是市场推广以及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获得消费企业的广泛认可,从而推动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再次,滁州市政府应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收费标准进行严格的规定。价格是商业化过程中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滁州市政府通过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价格标准,能够有效地推进产品服务的质量。有一个较为科学的价格标准在市场之中流通,可以保障消费企业的购买权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irschman A.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江世银.论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总体布局[J].新疆财经, 2005(6)
[4] 胡建绩,张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4
[5] 乔芳丽,杨军,侯强.辽宁战略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J]2010,3(3)
[6] 孙文清.AHP方法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及选择中的决策分析[J].2011,1(23)
[7] 向贤敏,张梅青.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 2012,12(2)
[8]王利,尚晓昆,蒋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近现代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2(29)
[9]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昆山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J].财经科学,2012,28(7)
[10]卢山.找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定位[J].中国国情国力, 2015(4):26-28
[11]刘岸.创新驱动,以质取胜——展望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Z2)
[12]张正玉,张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 2015(13):18-21
[13] Erickcek and Watts. A theory of competitive industry dynamics with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07(10)
[14] Leo Baas.Industrial Symbiosis in the Rotterdam Harbor and Industry Complex: Reflections on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Techno-sphere with the Social System[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8,12(5)




本文编号:111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11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