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蒙族女性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07: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自"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态补偿政策的不断推广及农牧产业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大量的农牧业劳动力由传统的农业、畜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行非农就业。对农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中,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颇为众多,然而却对女性方面的资源配置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女性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加之蒙古族特有的团结、互助的民族赁赋特征,我们更应该选取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角度,对其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择基于农村蒙古族女性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影响,进而探讨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实现内向生长型的人力资本导向及具有外部催生力的双向结合的公共政策的发展模式,这样会形成十分具有意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蒙古族女性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独特研究视角,研究人力资本中教育(文化水平)、健康(身体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素质和对外适应能力)、培训(是否参加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渠道)和社会资本(亲戚朋友对外出进行非农就业的机会帮助和政府政策对非农就业的政策支持)、加之农业生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具体包括如何界定农村蒙族女性的人力资本存量,从教育、健康、培训三个维度展开;如何界定农村蒙古族女性的社会资本,即农村蒙族女性的社会网顶是什么,认识多少朋友、多少人、亲缘血缘关系即亲戚朋友能为农村蒙古族女性非农就业提供的机会及提供的信息,还有政府政策对农村蒙古族女性非农就业的政策支持到底是多少。农村蒙古族女性对非农就业的最大关注点在哪里,是非农就业意愿、非农就业收入、非农就业动机还是非农就业时间,人为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农村蒙古族女性非农就业的。并为改善这部分特殊群体转移率低、就业形态较差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在推进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其他省市不具有的少数民族多,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的特有区情,加之内蒙古农牧区的内部增收空间极其有限,因此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缩小城乡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力资本作为内生的,可控的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能从社会资本提供政策支持。所研究其对就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合理分配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从而促进非农就业,同时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农村蒙族女性这以确定人口统计特征下农牧民的非农转移推进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目前的相关研究领域,多集中于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问题的探索,其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特定属性,且研究理论相对较为集中,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突破与发展。同时女性就业问题已经显现并成为了当今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性别歧视的现象在就业市场中屡见不鲜。本次研究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紧抓蒙族女性的文化特点,从社会紧迫问题出发,将民族属性与性别属性相结合,细分研究对象,针灸式的研究方法深入研巧对象内部,因而可以更加确实有效的对蒙族女性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蒙族女性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


2.文献综述


2.1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国外人力资本研究理论

在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理论的萌芽形成于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著作《赋税论》威廉配第(1662)中就提出的劳动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参与劳动人员素质的差异性导致劳动能力的差异性。这承认了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当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对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应普及基础教育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02-1998)作为国际现代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他増加在其演讲中提出,经过题目为《论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1960)的演讲后,人力资本正式从一般劳动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使人力资本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然而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阐述局限于宏观角度,缺乏相应的定量分析,为了更好的弥补这一不足,贝克尔把人力资本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相结合。随着人为资本理论的逐步完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也丰富了人力资本相关内容,不仅从劳动力内在素质进行了分析,也逐渐开始对劳动力能动性,创造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证实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卢卡斯提出人力资本对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并且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对其他生产要素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桑福德格罗斯曼,在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内生增长相关理论,确定了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阐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明晰了估计当代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人力资本与社会经济浮动两者之间的核也关系,而这一研巧也成为了该研巧理论方面的重要基础。

2.1.2.国内人力资本研究理论

相较于西方数世纪的研究历程来说,国内的人力资本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视角也遵循了国外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并以内生增长模型为研究基础,通过全面的分析,测度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众多基础研究中,相对较早的研究多是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家郝文武(1989)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化着手,调整劳动力流向。微观经济学家张东辉(1992)提出,经过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习,更多的研究者希望通过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找到落脚点,也为中国人为资本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所开始了人力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着手进行分析,以证实人力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多元化,主要对各区域间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测度,得到了人力资本投资増长有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结论,并证实人力资本差距是影响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研究,将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范围扩大了基础教育的因素,甚至有理论阐述了区域间差距转向职业教育等全面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也学者刘万霞(2014)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人力资本的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细化人力资本研究做出了贡献。

..........................


2.2.社会资本理论国内外硏究综述

2.2.1国外社会资本研究理论

纵观国际理论研究体系中,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理论,有近3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各理论学家群策群力,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迪厄(1930-2002),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等学者为首,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最初概念。在随后的研究中,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研究的学科领域出发,萌生了具有各自派系特征的"社会资本"的定义。因此,在学术界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下,"社会资本"的解释与注解百花齐放,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难以达成共识。正由于"社会资本"的很多特定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中也采各家理论之所长,将其理论"派别化"。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1942-)所言,"社会资本,是一个极其有用却也复杂多变的概念,各家观点错综复杂,理论学派层出不穷"。

在社会学领域,有一派学科分支,是哲学思想为启蒙依托的,即社会哲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1926—-2016),他对社会资本的核心含义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众多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它就好比社会中的信任、网络、信誉、规章等性质一样,是能够运转与保障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以此推动促进社会效率的整体提高。"同时,他也认为"社会资本的最终属性,是通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行动及社会行动目标的"。而社会资本的另一学派,是社会资本能力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亚利仕德罗波茨,这位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乃至于更广泛的网络中能够占有并使用的稀缺资源的自身的能力。"该学派的另一位创立者波斯特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作为成员,在社会网络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短时间内获得稀缺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研究的主要创立者皮埃尔.布迪厄(1930-2020)秉承社会资本资源说的理论,他于1980年,在世界级刊物《社会科学研究院》上发表了他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著作《社会资本随笔》,在送篇文章中,他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他所认可的社会资本的规定性。

......................


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存量及非农就业现状..............15

3.1变量的选择..............15

3.2.数据获取..............15

4.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20

4.1问卷的信度分析...............20

4.2.问卷效度分析...............21

5.研究结论和不足................30

5.1研究结论..............30

5.2.研究不足..............31


4.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问卷的信度分析

问卷主体部分,采用的是量表形式对受访对象进行考察,量表的可信、可靠程度就是不得不考察的内容,本文通过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两者完成。

针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问卷的信度,主要指测量农村蒙古族女性非农就业影响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且一贯的真实特征,它根据测验或量表工具测试得出。本文采用克伦己赫a系数进行信度测量,由于学术界对a系数的衡量标准意见不一,本文所选取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蒙族女性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


5.研究结论和不足


5.1.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15年5月-2015年9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实地调研获得的农村蒙族女性非农就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对农村蒙族女性的人口统计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对农村蒙古族女性的就业意愿、就业动机、就业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及农村蒙古族女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时间进行LOGIST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所有被调查的农村蒙族女性的调查对象当中,蒙语为母语的有69人,非母语的有75人;己婚88人,未婚56人;平均年龄为29.87岁,可见以年轻人为主;家庭平均人数为4.03人。选择在省内打工的人数为93人,选择意愿是外省打工的则是51人。学历大专以上为主,其次是高中中专和小学。人口统计学特征明显,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蒙古族女性非农就业问题研究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

(2)非农就业意愿

非农就业意愿指是否愿意出去打工,或解释为渴望出去打工的强度。人力资本中健康对非农就业意愿不显著,培训则对非农就业意愿呈正向相关;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意愿不显著;农活原因对非农就业意愿呈负相关。可见在未来加强农村蒙族女性非农就业意愿时要通过加强农村蒙族女性的非农技能培训,来提升这一部分群体的非农就业能力和水平,增加非农就业意愿,更好的实现非农就业的转移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实现。

(3)非农就业动机

非农就业动机指因为什么外出打工,即外出打工的原因,一个定义为收入型(为了增加自己或家庭的收入)一个定义为发展型(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人力资本中健康对非农就业动机不显著,培训对非农就业动机呈正相关;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动机不显著;农业生产活动对非农就业动机呈负相关。可见接受培训的农村蒙族女性因为掌握了非农就业技能,而为了增加自己或家庭的收入或者为了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发展等进行非农就业,而在未来的非农就业转移工作我们更应该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农村蒙族女性进行培训,提升这一少数民族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本存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1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11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