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07:27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作为目前国内外企业经营与管理相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自从 1990年 Gary Hamel 和 C. K. Prahalad 联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开始,业务外包(Outsourcing)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目前,业务外包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最早的国家层面实践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生产分享计划(Production Sharing Scheme)”,该政策通过鼓励美国企业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的加工工序而开了传统制造业外包之先河。而在 20 世纪80 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开始进入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阶段,发展理念也从原本的全力扩大业务范围(产品线)逐渐转向有侧重地发展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这种“归核化”的转变推动了大量非核心业务的剥离或委托代工企业生产或提供。由此,大量的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业务应运而生,业务范围也从传统商品逐渐外扩。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信息技术迭代的推动,使得企业比以往的任何时刻都更自如的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并利用资源,在此期间国际外包行业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拓展,服务外包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由 2005 年的 22971.31 亿美元增加到2014 年的 49747.50 亿美元,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翻番,九年来复合增长率达 8.97%。

在当代社会,国际服务外包日益普及,软件和服务——依托于技术手段的突飞猛进——开始主导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逐渐进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视野,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这开始引发全球软件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软件产业链上的垂直国际分工也为处于不同节点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顾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的预测,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正以接近 30%的年平均增速发展。

因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试图通过研究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贸易的现状,结合国外典型软件外包强国的发展经验,综合理论模型,探讨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未来价值链升级的治理模式,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Outsourcing 最早由 outside source using 三词合成而来,我国目前研究中基本将其译为“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主流学术中,外包主要指的是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的方式交由其它企业进行承担的一种行为。这样的行为有助于企业一方利用外部最优的专业资源,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从而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势,对企业所处环境更加敏感,能够增强其应变能力;另一方则也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业务范围,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该活动一旦超越国界就会属于国际外包业务的范畴。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921 年,耐特(F. H. Knight)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商品。”自此,学术界对信息的研究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第一个研究方向是:将信息作为重要的要素,应用于商品生产、流通或经济决策中,考察其对价格、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指标的影响。斯蒂格勒和阿罗这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主要开展了这类研究。但是两者的信息模型都有共通的问题:过于抽象因而实际应用效果不大。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把“信息活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研究它的价值与价格、需求与供给、规模与收益、投入和产出、投资与融资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是首位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他在 1962 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完整概念。1977 年,在波拉特(M.V.Porat)出版的《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中首次提出了信息产业的统计概念及相关的统计方法。而早在十年前,他已经率先给出了信息经济学的定义。自此,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受上述两位的启发,从不同视角逐步开展了相关研究,而信息产业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具体细化到服务外包领域,曼昆认为,服务业外包是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协助美国经济转型的不可或缺的一步,即便它会在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失业现象,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服务外包是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Bryce、Useem(1998)均认为 IT 外包将会成为最具前途的发展领域。

.....................


2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相关概念分析


2.1国际服务外包的内涵及特点

相对于制造外包而言人们提出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制造外包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观念中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生产流程分割出去,或将加工方式外包给更加专业的制造商,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这样的管理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公司系统外最优秀的资源。

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各国经济中服务业所占比重都在不断提升,重要程度也与之增加,再这样的背景下,以服务为贸易对象的服务贸易也开始蓬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广泛应用 IT 技术,由此导致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通信成本双双大幅降低,这推动了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外包横空出世。相较于制造外包,服务外包效益更高,这是由于相较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因此,服务外包的在全球的推广速度远超制造外包。

对“服务外包”而言,世界著名管理与技术咨询公司毕博(BearingPoint,  Inc.)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服务外包指的是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发展,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完成原本应当属于企业内部的工作,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等目的的一种服务模式,此种模式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公司系统外最优秀的资源。”

具体而言,服务外包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对于上述三个类别,在执行层面各有侧重,其中 ITO 更关注企业 IT 基础设施建设与软件支持,而 BPO 关注的则是企业内部运作或客户后端的活动,BPO 向更高层次延伸即为 KPO,它要求寻求更多更先进的分析与技术技能,并且具备更加果断的判断能力。

在上述三者的具体分类中,价值链高低存在着显著差异。但从整体发展角度,三者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ITO 最低而 KPO 价值最高。在大多发展中国家中,其具体发展情况以 ITO 最为广泛,BPO 次之,主要涉及较低端的呼叫中心业务,而 KPO几乎很难见到。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研究

......................


2.2IT 外包的内涵及特点

二十世纪末期在管理哲学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组织着眼于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市场渗透力与竞争力。因此不难发现,许多大型公司面对软件产品需求,仅保留了核心的设计、规划、营销功能,将简单但是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编码(coding)工作外包给包括印度、中国台湾等海外(offshore)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专业公司。总之,ITO 的兴起是在成本和专业化双重考虑下得以催生并快速发展的。

四川最有实力的IT外包企业之一——仁通科技公布的对IT外包服务的研究数据显示:理论上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管理资源中的 43%可以通过 IT 外包服务的形式进行转移,而大型企业则低 4 个百分点。事实上,真正商业运作中该比例会低于理论值。值得肯定的是,仁通科技进行 IT 及办公后勤托管的客户中,有 97%以上的客户节约了 15%-25%的成本。

狭义和广义上对于软件外包有两种不同的定义。狭义的软件外包指的是包含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测试与维护,以及数据服务等内容的,包含但不限于软件开发与测试的一类与软件直接关联的外包服务。广义的软件外包通常指的是上文所介绍到的 ITO。而按照服务领域划分,通常软件外包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种:软件产品(技术)开发服务(Software  Product  &Technology  Service,  SPTS)、软件专业服务外包(Software Related Service, SRS)以及 IT 关联服务(IT Enabled Service,ITES )。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产业被誉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关键技术产业,更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它是以软件、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自 20 世纪 50 年代软件产品出现起,该产业开始逐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商业模式转变,并成为该转变的重要创新力量。

........................


3  离岸软件外包全球价值链发展概况 .................. 12

3.1  外包服务价值链的影响因素 ........... 13

3.2  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价值链的结构模型 ..................... 14

4  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现状分析 ................... 20

4.1  钻石模型分析 ............. 22

4.1.1  生产要素 .................... 23

5  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价值链的治理研究 .................. 32

5.1  格里菲全球价值链治理范式的应用 ................ 33


5 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价值链的治理研究


在涉及离岸软件外包服务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中,应用“微笑曲线”模型,强调企业或产业定位应向曲线两端移动是目前大部分文献的研究结论。诚然,这个结论在理论上或者规划层面是具有意义的,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理想的“升级”模式常常面临这样那样的困境。


5.1 格里菲全球价值链治理范式的应用

5.1.1 典型全球价值链治理方式及其动态变化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s)存在五种典型的治理方式:

市场型(Markets):单纯通过签订标准化的合同就可以降低大量交易成本,协调成本低;产品简单;供应商能力强;存在市场自治;

模块型(Modular):契约合同可以降低一定量的交易成本,协调成本不高;产品较复杂;供应商能力较强;存在一定市场灵活性;

关系型(Relational):协调成本较高,以信誉、血缘或种族等非契约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产品复杂;供应商能力较强,但和产业链中的领导厂商存在相互依赖关系;灵活性不高;

领导型(Captive,也称附属型):领导厂商对供应商控制程度很高,以此治理整条供应链;产品复杂,需要领导厂商进行大量的投入和复杂的技术支持;供应商能力不高,依赖领导厂商;灵活性很低;

层级型(Hierarchy):外部交易成本极高,领导厂商采用企业内生产形式;产品很复杂,投入涉及核心能力;供应商能力很低;基本无灵活性。

在上述全球价值链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格里菲同样进一步探讨了动态条件下价值链治理的变化问题。除了极少数发展已进入成熟期的产业外,大多数产业链条中厂商和供应商的能力都会不断运动变化,交换的商品流和信息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上述三个变量将发生相应变化,导致价值链的治理模式随之升级或降级。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研究

........................


6 总结

从全球来看,软件外包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向前迈进,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导致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低人力成本的优势将逐渐消退。享受了三十多年的人口红利的终结也将会让中国的劳动力更加宝贵。此时,我国大多数依靠人力成本优势得到发展的低端 IT 外包企业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IT 外包企业可以通过整合集中起来,扩大公司规模以降低成本并增加议价能力,或者通过研发学习,进入更高端的业务范畴。

本文通过区分离岸软件外包相关的多个定义,指出了不同框架下业务覆盖范围的差异;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应用“微笑曲线”、“钻石模型”、“格里菲治理范式”等价值链模型对我国离岸软件外包行业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在实证研究上,大量采用数据、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别采用了计算TC、RCA、MS 指数的方式对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发包国家进行了可量化的横向比较,最终得出比较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证意义的价值链治理模型,并给出了宏观政策建议。由于在服务贸易领域完整应用格里菲价值链治理范式或使用数量化模型进行国别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努力在这两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突破,以期抛砖引玉。

由于不同统计机构对“离岸软件外包”这一概念的具体涵盖范围有所不同,本文在数据的搜寻、选择和处理上遇到很大难题,虽然本文已尽最大努力统一数据口径,但出于原始权威数据的非公开性,出现疏漏在所难免,也未能采用更多数量方面的模型进行国别层面的横向比较。未来若相关数据公开化,可考虑应用文中分析方法再次进行分析,并与目前成果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1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11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