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高校生活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15 21:48

第一章 引言

传统的道德教育政治色彩太浓,工具性太强。杜时忠教授认为“德育政治化与生活德育矛盾”是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之一。[2]传统德育用泛政治化的标准去衡量道德问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等同于管理、控制,从而间接地干预受教育者的选择和判断。[3]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教会学生的是“顺从”,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没有让学生触及到真实的生活。高德胜教授提出要转换德育模式,提倡生活德育,改变传统德育低迷的状况,将“两个区域”还原为“一个完成的世界”,用真实的生活素材教育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过善而美的生活。[4]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是由独立的机构进行组织管理,由独立的教师承担有关工作,开设独立的课程体系,德育活动游离于其他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德育不甚关注学生幸福指数、道德实践。实施生活德育是高校走出道德教育困境的现实路径。

高校生活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


第二章 高校生活德育的内涵和价值


2.1 高校生活德育的内涵

在分析德育本质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高校生活德育自身的特殊矛盾具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生活德育的特殊矛盾是内部的矛盾,不是外部的矛盾。第二,这个矛盾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矛盾,而不是与其它事物共有的矛盾。第三,这个矛盾是一贯的、稳定的,只要有生活德育存在,它就存在,任何学校德育都是这样一种矛盾运动。尽管在不同的学校所教导的生活德育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作为生活德育自身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共同的,也就是说教育者所掌握的生活德育内容同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共同的。如若高校生活德育自身这种特殊矛盾运动停止了,那么,生活德育也就不存在了。第四,当高校生活德育的特殊矛盾发生质变的时候,生活德育也就发生质变。如果德育三因素中,教育者不存在了,那么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只能是一种自发影响,不再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教育影响,这就不再是德育活动。如果三因素中“受教育者”不存在了,或者受教育者根本没有接受教育者的教育,那么这时的德育实际上是形存实亡,变成了教育者的空洞的无对象的说教。

2.2 高校生活德育的价值

如前所诉,高校生活德育在各个层面上都对现实知性德育进行了较大的突破,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高校生活德育关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建设,关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群体关系等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德育意义。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德育目标上,高校生活德育强调将抽象化的道德规范具体化,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将维护国家利益和学生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在德育内容上,高校生活德育强调德育素材来源于生活,突出时代性、生活性、生动性、真实性;在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上,高校生活德育注重学生的领悟与运用,,通过体验和实践得到内化;在德育评价上,高校生活德育评价注重内容综合化、主体多元化,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在生活中实施教育,引导学生过向善生活的生活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走出低迷阶段的最佳途径。

第三章 高校生活德育的特点和原则..............15
3.1 高校生活德育的特点............... 15
第四章 高校生活德育实施的现状和问题.................25
4.1 高校生活德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25
第五章 高校生活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33
5.1 高校生活德育的途径.................. 33

第五章 高校生活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1 高校生活德育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处理知识、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生涯中,教师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同样内容的教学工作,即使面对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尽相同,容易产生倦怠感。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单一的教学形式,其学习动机、学习意志也被消磨,学习气氛不浓,教学效果一般。如此往复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生抄的教学情境也会逐渐影响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人际地位、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因此,原应该具有正向德育工作的教学活动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时而变、因人而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将课堂交给学生,唤起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学生要做到“吾日三省乎吾身”,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充分利用课堂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避免或者减少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

5.2 高校生活德育的方法

为提高德育效果,高校在开展行为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行为实践法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践行帮助学生内化德性,克服现实道德教育中知行不统一的局面,而不是单纯改变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第二,行为实践法的实施不局限于特定的集体活动之中,更应该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小事着手,并且持之以恒,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力。第三,注重行为实践并不是忽略道德知识的积累,高校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实践的目的,实践的本源所在。第四,针对大学德育,校企联合培养是当下极力推广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德育方式。随着产、学、研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校企联合将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深入企业生活之中,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意志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校企联合法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形式。
.........


结语


生活德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它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点。但是强调生活德育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德育的作用,并非否定知性德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所谓,不是所有的事物的都是万能的。同样,生活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在批评现实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德育同样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改进。在行文结束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第一,高校生活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在继承了知性德育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样强调道德认知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生活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要以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高校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有效性的方法,进而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行为能力。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