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11 15:22

  本文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科技大学》 2013年

武汉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王婷  

【摘要】:亲属称谓是基于家族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继嗣关系,经过语言的加工而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外向反映,与民族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一个地区的伦理制度、价值观念、地域心理窥豹一斑。同时,,亲属称谓系统是动态的,它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考察汉民族文化和方言特色的晴雨表。 武汉,湖北省省会城市,地处富沃的江汉平原东部,因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又称“江城”。武汉市主城区由隔江鼎峙的汉口、汉阳、武昌老三镇构成,武昌以“大学城”著称,汉口是全国有名的商贸中心、汉阳是重点的工业开发区。武汉市内河流、湖泊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这样的中心地理位置形成了武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通达灵巧、趋新尚变的城市文化个性,武汉人刚直任侠、重友好义、不矫揉造作的性格,这些都使得武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呈现出有别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独特性、多样性。 武汉地区的代表方言是长江以北汉口中心城区的方言,俗称“汉腔”。本文以汉口地区作为研究武汉亲属称谓系统的语料搜集地,以距汉口城区较近的周边地区(黄陂、新洲)的方言作为参照对象,首先对武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全貌的调查和概括,接着从语音、词法两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探讨这个系统的形成脉络,然后总结它的使用特点,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最后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武汉亲属称谓系统的演变走向。 亲属称谓传承汉民族重要的文化风韵,一直备受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心理学所重视。各个方言地区又或多或少的有着各自独特的亲属称谓形式,由此折射出当地“异彩纷呈”的文化制度和民俗心理,研究它们的亲属称谓系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该地区显性和隐形文化层面的认识。武汉方言亲属称谓一方面标示了武汉地区家族内部之间的亲属关系,呈现出在传统宗法制和地域文化双重影响下的独特形态,另一方面其中蕴含的“汉味”文化,还是传播武汉民俗人情的有声名片,使人们对武汉人直爽热情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语言创造能力不得不啧啧称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应芹;谈谈汉语称谓[J];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方方;;万箭穿心[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7年05期

3 李代祥;母亲称谓词琐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史宝金;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周远富;说“父”[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7 郑伟,张晓勤;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何琼;;略论方言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徐耿华;;中国亲属称谓的形成、增衍和特征[J];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01期

10 刘胜莲;;关于武汉人亲属称谓扩展使用情况的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剑安;晚辈类亲属称谓的方言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郭齐梅;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丽;大冶方言的亲属称谓[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焦国荣;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涌华;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喻黎;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煊;罗森塔尔效应与学前语言教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刘桂华,刘淑兰;古代礼仪风俗与古语词的感情色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张艳;当代美国英语和汉语称谓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姚兰英,金泽安;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俞红秀;;汉语基本颜色词联想意义之“两柄”修辞探析[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恒;;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青新;;《尔雅·释亲》的文化说解[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丽艳;;“N+们”与其他表多数语法形式之区别[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华;冯绍霆;;试论清代上海地区房地产交易中的加叹[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娜;绰号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洪秀;从奈达功能对等看《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朱万喜,王祥荣;儿童语言中亲属称谓词泛化标记及其习得顺序的理论解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张雅娟;“母亲"称谓流变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李正娜,李文珠;青少年称谓语性别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来鲁宁,郭萌;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李敏;;从《红楼梦》看汉语亲属称谓的特点[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王琴;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易亚新;常德方言男性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文化内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国荣;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薇;试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涌华;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颂;武汉方言单音词汇释(下)[J];方言;1980年02期

2 熊一民;武汉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秦哲;;浅谈武汉方言的翻译[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4 赵葵欣,陈前瑞;武汉方言的“在”[J];江汉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5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重叠式“VV神”[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汪化云;武汉方言中残存的白读与黄冈方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石竺;;武汉:只取长江一瓢饮[J];现代妇女;2009年04期

8 李佳;;武汉方言的句法程度表示法[J];文学教育(上);2007年02期

9 毕晟;;武汉方言中的差比句[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2期

10 朱建颂;武汉方言单音词汇释(上)[J];方言;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爱丽;;由“职业简称+亲属称谓”构成的称谓词[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朱媞媞;;(虫寻)埔村亲属称谓反映的闽南渔村民俗[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王伟;;布依族亲属称谓[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5 王文艺;;小范围通婚与亲属称谓问题——以长顺县摆塘乡翁村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杨青新;;《尔雅·释亲》的文化说解[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刘韶丹;;现代汉语社会性群体称谓的特点及功能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一心;;汉语礼貌用语的文化心理透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李发元;;汉俄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赶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马丽;[N];光明日报;2005年

3 枫溪区崇礼中学 曾德玲;[N];潮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欧阳春艳;[N];长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晓方 通讯员 向家文 实习生 丁黎 郝涛;[N];湖北日报;2003年

6 赵玉璋;[N];文艺报;2008年

7 邵燕君;[N];文学报;2005年

8 林明剀;[N];中国黄金报;2004年

9 梁永佳 (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简永福 张笃勤;[N];长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宫海荣;鄂伦春语亲属称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宏丽;明清敬谦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征;《红楼梦》人物换称的语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武汉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盈;武汉方言新、老派词汇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晓敏;汉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丁榛;试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意义及内涵[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蒋红飞;“贱贱语”中亲属称谓“错位”的语言现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齐晓峰;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肖燕;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赵冰;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新刚;现代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10 刘琳;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问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6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