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90后”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5:15

  本文关键词:“90后”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第三代诗歌诞生以来,新的诗歌理论浪潮未能再次在国内诗坛掀起轩然大波,有着更为明确的诗歌理想的诗人慢慢进入一个私人化、或者说小团体性质的私密性写作状态之中,研究者也更多地将对当下诗歌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单个诗人文本的分析,或者纯粹诗歌理论问题的探讨,以及诗歌文本和理论的走向及建构方面,使得一种宏观的、整体上的对当下诗歌的分析与研究呈现出分裂的状态。诗歌写作的代际划分取代了新时期以来风起云涌的流派划分,和谐的、相对统一的诗歌写作方式的缺乏,造成了对当下诗歌命名的阻碍和困难。对当下诗歌的代际研究便成为一种主流的研究方式,比如对“70后”诗歌、“80后”诗歌的研究等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90后”作为诗坛一股新兴的诗歌力量正越来越受到前辈诗人以及各类诗歌刊物的关注与青睐,《诗选刊》2007年首次将“90后”诗歌纳入其年代诗歌大展之中并延续至今,作为它的一个重要部分,截止到2011年共推出150人次的诗歌作品。相比于年长他们一些的“80后”诗人来说,90后的诗歌书写开始显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凭依自身独特而敏锐的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时代和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是当下更为新鲜和活跃的一个创作群体。作为大部分仍旧处于象牙塔里的诗歌创作者来说,他们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青春期写作的成长、情爱等主题模式,同时又体现出“大气”和后青春期写作的成熟风格,而且能够跳出学院之外,关注时代现场,体味底层的沧桑和遥远的乡土,在“90后”写作群体中,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女性写作者的崛起,她们勇于面对与超越自我,在女性诗歌写作的尝试中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这一切也是本文写作的动力和意义之所在。在“90后”呈现如火如荼的创作势头和产生巨大反响的当下,优秀诗人迭出不穷,他们的作品也令时人为之一振,但总体说来,关于“90后”诗歌的分析研究尚待起步,关于它的研究显得有些滞后,本文分章书写,从“90后”诗歌的发生入手,从他们自我的学习与训练,以及外界媒体的推动,尽力还原“90后”诗歌在当下诗歌竞技场中的登场亮相,把握它们表露出来的美学特质,从继承的诗歌财富向模糊的方向突破,着重论述“90后”诗歌的主题探索、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三个方面,并阐释了女性写作何以成为其中的亮丽景致,围绕“90后”诗歌的文本以及时代语境,论述它在当下表现出来的缺陷和不足,并尝试对其未来的写作方向予以展望,试图对其进行整体上的分析与探讨,廓清当前纷乱的创作局面,期冀能够力所能及地呈现这一写作群体及其作品价值,为这个新兴并且活跃的创作团体日后必要的总结提供基本的借鉴。
【关键词】:“90后”诗歌 主题探索 艺术风格 美学追求 女性写作 局限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第一章“90后”诗歌的兴起14-24
  • 第一节 天才?抑或早熟?14-17
  • 一.缪斯的钦定使者?14-16
  • 二.解开灵魂与肉体之门16-17
  • 第二节 纸媒与网络新媒体的助推17-24
  • 一.传统网络媒体的去神圣化18-19
  • 二.商业利益与“噱头”时代的纸媒与网络推捧19-22
  • 三.新媒体版图的“划分与占领”22-24
  • 第二章“90后”诗歌及其美学趋向24-80
  • 第一节 对“传统”的继承与疏离24-28
  • 一.从70后,,80后到90后24-26
  • 二.摆脱“沉重的翅膀”之后26-28
  • 第二节“90后”诗歌的主题探索28-40
  • 一.成长主题29-32
  • 二.情爱主题32-35
  • 三.酬唱主题35-40
  • 第三节“90后”诗歌的艺术风格40-51
  • 一.惆怅与抒情40-44
  • 二.“大气”之诗44-48
  • 三.破茧:跳脱学院之外48-51
  • 第四节“90后”诗歌的美学追求51-63
  • 一.“小写”的时代现场51-56
  • 二.贴地飞行:底层与乡土抒写56-63
  • 第五节“90后”女性诗歌写作63-80
  • 一.肉体:打开与触摸64-69
  • 二.女性意识与角色建构69-80
  • 第三章“90后”诗歌的局限与展望80-87
  • 第一节“90后”诗歌的局限80-84
  • 一. 青春期写作缺陷81
  • 二. 技巧演练带来的诗意凝滞81-82
  • 三. 幻想的深度:生命体验的缺乏82-83
  • 四. 影响的焦虑:“出名要趁早”83-84
  • 第二节“90后”诗歌的展望84-87
  • 一. 从青春期写作到后青春期写作84-85
  • 二. 接续诗歌传统的创新85-87
  • 结语 “90后”诗歌:悬而未决的继承者?87-90
  • 参考文献90-96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6-97
  • 后记97-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军豫;;“废墟”诞生“花”的海洋——论诗歌精神的大规模还乡[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乔军豫;;“废墟”诞生“花”的海洋——论诗歌精神的大规模还乡[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1期

3 ;《诗歌与人》:一个评委的诗人奖[J];诗探索;2010年06期

4 陈修元;;回乡的诗歌精神(组诗)[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8年02期

5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与诗歌[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9年01期

6 陆军;;西部、西部,用诗歌点燃的幸福——谈梁积林和他的诗歌创作[J];草地;2009年02期

7 田禾;;诗歌精神与诗人精神[J];红岩;2010年02期

8 杨建仁;;创作导向·题材取向·发展方向——从“诗歌与公共生活”话题谈起[J];飞天;2011年23期

9 陈原;;诗人已经变成了诗歌的敌人[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2年03期

10 霍俊明;;当下诗歌:骑着木马赶“现实”——新世纪诗歌精神的考察[J];山花;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强;;从临沂,走向哪里?——对邰筐诗歌的一种猜想[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姜涛;张洁宇;张桃洲;段从学;孙晓娅;崔月萍;;困境、语境及其他——关于诗歌精神的讨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王巨川;;非诗时代的诗歌语境及其生长空间——兼论中生代诗人的身份及其诗歌精神特质[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士强;;新世纪十年诗歌热点问题回眸[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邵波;;小群体筹划的诗歌“运动”——重视“中间代”命名[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周兴安;;充满艰辛和希望的历程——梨树诗歌回顾与展望[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8 李怡;王学东;;新的情绪、新的空间与新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四川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张清华;;关于诗歌与社会的思考二题[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夫刚;;愿诗歌与我们的灵魂朝夕相遇——在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驻校诗人入校仪式上的发言[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冕 洪子诚 徐敬亚;先锋诗歌:一代不如一代[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启建;诗歌是心灵救赎的一种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缪克构;诗歌生态恶化是谁惹的祸[N];文汇报;2007年

4 ;青海湖诗歌宣言[N];文学报;2007年

5 江湖;诗歌应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N];文艺报;2007年

6 张杰;以诗歌超越现实与物质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李犁;新世纪诗歌:第三次回归[N];文艺报;2011年

8 蒋登科;诗歌的无名时代:问题与机遇[N];文艺报;2011年

9 田禾;诗歌在突围中谋求生存和发展[N];文艺报;2012年

10 袁跃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吗?[N];邯郸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学;诗歌传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万红;论90年代以来诗歌中的“身体”[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曾毅;西晋诗歌批评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玉玲;论西部诗歌的几种走向[D];兰州大学;2006年

7 赖_g煌;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志国;《今天》与朦胧诗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健;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D];西南大学;2015年

2 高丽君;当代先锋诗歌与中国诗歌传统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小云;嵇康、阮籍诗歌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帅;梁佩兰诗歌特色论[D];湘潭大学;2015年

5 李路平;“90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6 邵波;论“中间代”诗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7 乔军豫;论90年代李瑛诗歌的“向内转”[D];西南大学;2011年

8 乔琦;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的消解与重构[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群;文革诗歌修辞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向美林;论张洪波诗歌的象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90后”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