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艺生态学视野下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5:12

  本文关键词:文艺生态学视野下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抗战文艺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其作品在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鼓舞中国人民反抗非正义战争,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还激励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子孙为追求爱与和平而斗争。作为中国20世纪文学艺术表现的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抗日战争文艺作品有很多出自民众之口,或者先由作者创作再在民众中流传开来的民间文艺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民间文艺与作家文学齐头并进,共同扣响救亡文学的主旋律,奏响抗战文艺的“大合唱”,成为战争年代里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以往抗战文艺的研究存在一种偏向,即在作家文艺研究上用力较多,对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民间文艺的研究涉猎较少,研究薄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立足于太行山这个特定的历史-地理空间,以该地民间文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艺生态学理论,深入挖掘民间文艺的文本与田野调查活态资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特点并揭示民间文艺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的研究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试图弥补山西现代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研究的缺憾。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是论文的研究基础,从选题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主要概念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一章抗日战争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的生态资源,从地理系统、社会历史状况、文艺创作资源三方面,对抗战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民间文艺的生发背景进行介绍、分析,指出该地民间文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以及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第二章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主题表达,在民族国家话语成为抗战时期唯一话语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形式是展现民族形式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章选取此时期代表太行革命根据地特色的三种“民间形式”,即民歌、民间故事、民间小戏三种民间文艺类型进行分析,突出此时期文艺的民族-国家话语及民间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第三章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功能论析。生态功能是文艺生态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章从民间文艺的生态审美、生态批判、生态调节的角度,讨论此时期民间文艺在维护人与社会和谐,引导国民精神,建设生态人文观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抗战时期民间文艺的性质,通过展现民间文艺在太行区民众反抗侵略的斗争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肯定抗战时期的民间文艺在现代文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文艺生态 抗日战争 太行革命根据地 民间文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120.9;I206.6;K269.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选题缘起11
  • 研究综述11-12
  • 研究方法12-13
  • 资料来源13
  • 主要概念13-15
  • 第一章 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生态资源15-23
  • 1.1 太行革命根据地自然地理系统15-17
  • 1.1.1 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地域分布15-16
  • 1.1.2 太行革命根据地的生态环境16-17
  • 1.2 太行革命根据地社会历史状况17-19
  • 1.2.1 文艺宣传活动的开展17-18
  • 1.2.2 民间文艺的政策引导18-19
  • 1.3 太行革命根据地文艺创作资源19-22
  • 1.3.1 文艺创作主体的形成20-21
  • 1.3.2 民间文艺队伍的重组21-22
  • 1.4 小结22-23
  • 第二章 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主题表达23-42
  • 2.1 民族情感的抒发:以左权民歌为例23-30
  • 2.1.1 战斗号角:烽火中的左权民歌23-27
  • 2.1.2 左权民歌中的“家园意识”27-30
  • 2.2 民族性格的展现:以武乡故事为例30-37
  • 2.2.1 抗日史诗:砖壁村的抗战故事30-33
  • 2.2.2 武乡故事里的“革命英雄”33-37
  • 2.3 民族精神的彰显:以沁源秧歌为例37-41
  • 2.3.1 正义之歌:绿茵剧团秧歌戏37-38
  • 2.3.2 绿茵剧团的“改制与改人”38-41
  • 2.4 小结41-42
  • 第三章 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功能论析42-55
  • 3.1 “生”之关注:民间文艺生态审美42-46
  • 3.1.1 鼓舞生命意志:反抗侵略的文艺视角42-44
  • 3.1.2 调适天人关系:展现大爱的艺术手法44-46
  • 3.2 “和”之企盼:民间文艺生态批判46-50
  • 3.2.1 优化生命状态:针砭时弊的文艺表达47-49
  • 3.2.2 滋育仁爱情怀:启迪民众的文艺形式49-50
  • 3.3 “进”之赞美:民间文艺生态调节50-53
  • 3.3.1 培养整体精神:大众化的传播路径50-52
  • 3.3.2 弘扬崇高理想:展现民族性的主题52-53
  • 3.4 小结53-55
  • 结束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2-63
  • 承诺书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柯;浅谈长治地区的抗日民歌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沧桑;1995年05期

2 王荣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段友文;人民口碑文学中的太行山抗战史——论左权抗战民歌[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03期

4 韩晓莉;;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文艺生态学视野下太行革命根据地民间文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8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