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

发布时间:2017-04-07 20:05

  本文关键词: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岛擅长用具有直觉性特征的意象来呈现丰富细腻、悠忽变幻的思绪。北岛在诗歌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意象群,如黑夜、太阳、雾、冬天、天空、红色、梯子、影子等。其中,“镜”意象在北岛诗歌意象中极具鲜明特色,也是北岛诗歌的重要标识之一。与镜子映照和虚实交错功能寓意同构的眼睛、水面、影子、玻璃、回声、梦、烙印等意象,及与镜子见证时间流逝、将时间空间化等功能寓意相类似的壁画、岩画、日历、记忆等意象在北岛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类似意象在本文中统称为“镜类意象”。镜类意象是诗人感受生命和世界的重要意象,同时也是寄予诗人对自我和历史思考的意象。镜类意象在中外文学研究中并不鲜见,我国古代诗歌、现代派诗歌及现当代女性诗歌中多涉及镜意象,而北岛诗歌中镜类意象尤为凸出。因而,本文试图以镜类意象为切入口,探究北岛不同历史时期对自我和历史的认识,以期对北岛及其诗歌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与认识。本文绪论部分是对北岛其人其诗的简介及“镜类意象”的说明、界定。正文分为三章,分别对应镜子的三种功能寓意。第一章是对照确认:高压下的反抗。分别从历史策略和自我确认两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诗人创作初期,在文革政治高压下通过各种“镜子”的映照,在自我映像的确认下肯定自我价值,强化自我认同,为自由理想和人性复归,先后进行消极和积极的反抗。第二章是对镜审视:开放中的反思,是诗人在文革结束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80年代对自我和历史的反思。分别从历史同谋和自我审视两方面进行论述,在镜子提供的审视途径下,诗人发现历史的虚伪,控诉文革历史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揭露自我与历史的同谋关系,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我,在不断否定中肯定自我。第三章是镜中重构:围困中的突围,是诗人海外漂泊时期对外在陌生环境和内在文化围困的精神突围。分别从时间之外和自我重构两方面进行论述,海外孤悬状态使诗人处于家国历史叙述之外,从而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在镜子营造的镜像世界里,诗人重新构建自我主体,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支撑此在世界的生存,突破内外围困。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History and Ego in the Images of Mirror Type of Bei
【关键词】:北岛 镜类意象 历史 自我 反思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3
  • 一、北岛诗歌及其研究综述7-10
  • 二、镜类意象10-13
  • 第一章 对照确认:高压下的反抗13-27
  • 第一节 时代策略13-18
  • 第二节 自我确认18-25
  • 小结:理想之境25-27
  • 第二章 对镜审视:开放中的反思27-41
  • 第一节 历史同谋27-31
  • 第二节 自我审视31-39
  • 小结:理性之境39-41
  • 第三章 镜中重构:围困中的突围41-51
  • 第一节 时间之外41-45
  • 第二节 自我重构45-48
  • 小结:镜像之境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云锋;;北岛诗论[J];华文文学;2006年05期

2 ;那些经历根本算不了什么——对话北岛[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6期

3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4 唐晓渡;;传统就像血缘的召唤——北岛访谈录[J];诗潮;2004年03期

5 一平;孤立之境——读北岛的诗[J];诗探索;2003年Z2期

6 乐黛云;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J];文艺研究;199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士强;1960-70年代“前朦胧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隽莹子;论文学镜意象中的“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剑;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镜子[D];四川大学;2005年

3 任岩岩;苦难中的坚守与诗性的超越[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汉生;北岛海外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薇巍;北岛海外诗歌创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1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