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鲁迅小说中的亲子关系及其文学书写

发布时间:2017-04-08 14:05

  本文关键词:鲁迅小说中的亲子关系及其文学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鲁迅的文学作品历来被学术界多加研读,学术成果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我们透过鲁迅的作品看其创作意识,可发现鲁迅致力于批判国民中麻木愚昧的一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封建传统陋习。然而,本文以文学叙述层面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亲子关系,探讨鲁迅的亲子观,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对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作品里所涉及到的亲子关系进行一个类型归纳整理,将亲子关系分为双亲俱在、单亲、双亲缺席、有亲无子四种类型。通过梳理这四种亲子类型,归纳总结其主要特征。第二章主要通过分析亲子关系四大类型,探讨文学形象中“亲”与“子”的特征。文学形象中的“亲”主要有冷漠型、隔膜型与慈爱型;文学形象中的“子”主要有叛逆型、孝顺型、委曲求全型与可有可无型。鲁迅笔下不同“亲”与“子”的形象背后,折射出与中国的传统家族息息相关的文化内涵。第三章主要通过小说的亲子类型和形象特征,探讨鲁迅眼中的亲子观。站在子辈的立场表达“父子间本没有恩”的平等观念;而且富于创设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亲子观构建主张;此外,子辈作为维护一个家庭结构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透过鲁迅的亲子观,传递了他倡导建立独立平等、人道主义的伦理准则。对于鲁迅自身,既有要求打破旧有家庭格局,批判封建伦理,亦有从正面肯定了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孝”的观念,这个思考与践行的过程中夹杂着复杂性,呈现出矛盾又同一的特征,既有理性上的思考,也有感性中对情感的认同。
【关键词】:鲁迅 亲子关系 亲子观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选题缘由8-9
  • 1.2 文献综述9-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4 亲子关系界定12-13
  • 第二章 鲁迅小说中亲子关系的主要类型13-25
  • 2.1 双亲俱在型13-17
  • 2.2 单亲型17-20
  • 2.3 双亲缺席型20-22
  • 2.4 有亲无子型22-25
  • 第三章 作为文学形象的“亲”与“子”25-31
  • 3.1 作为文学形象的“亲”25-28
  • 3.2 作为文学形象的“子”28-31
  • 第四章 鲁迅的亲子观31-40
  • 4.1“父子间本没有恩”32-34
  • 4.2 亲子观的构建34-36
  • 4.3 有“子”的家庭观36-40
  • 结语40-43
  • 参考文献43-46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6-47
  • 后记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鹏飞;;“亲子之爱”:被遮蔽的民间阐释话语——兼论鲁迅《药》的阅读接受史[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阎浩岗;;鲁迅的亲情观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表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11期

3 张堂会;;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鲁迅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悖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萍;;有岛武郎与鲁迅的亲子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哈迎飞;;论周作人对文学与宗教关系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戴国庆;;论鲁迅在家庭伦理上的尴尬境遇[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昌忠;孤愤心灵的最后停泊——论鲁迅作品中的“母亲”形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哈迎飞;“五四”作家与佛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史志谨;略论鲁迅的家庭伦理思想[J];人文杂志;198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鲁迅小说中的亲子关系及其文学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2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