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经学的兴衰与汉赋文体流变

发布时间:2017-04-12 23:23

  本文关键词:经学的兴衰与汉赋文体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学,自汉兴,至清而终结,作为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余年;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足以与唐诗、宋词、元曲等比肩。在汉代的政治背景下,经学与汉赋分别以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学的形式存在,经学成为统治政权的工具,为统治者服务,而汉赋则以附庸文学的地位在汉朝的历史中前进。本文着眼于从经学的兴衰和汉赋文体流变两方面入手,以经学的兴衰为背景,探究经学影响下的汉赋文体形式和风格的变化,在动态轨迹中展现经学的兴衰与汉赋三种文体风格转变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分别梳理了历代对于经学以及汉赋研究的脉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经学与汉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经学与汉赋的联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也有明确的阐述。第一章论述了经学的萌芽与骚体赋的兴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黄老道家夹缝中生存的经学,它通过融合其他各家学说渗透于道家思想和楚风中,进而产生了骚体赋在文风上的变化。第二章论述了经学的昌盛与汉大赋的繁荣之间的关系。由于统治政权和统治者的需要,经学得以在汉代走向辉煌;而汉赋作为汉代主流文学,在经学的影响下,文学风格上体现出“讽谏”“颂美”情怀、“以大为美”的特征以及摹拟文学之风等特征。第三章论述了经学的衰落与抒情小赋的盛行之间的关系。随着经学一统思想的瓦解和道家隐逸思想的复兴,主题题材、语言风格、体制结构等文学风格均有明显的变化,抒情小赋作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学更有诗化的倾向。第四章论述了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汉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贡献也有局限,在对汉赋研究时,应该客观地去评价它,在正视它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探索,同时不应因其局限性就忽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关键词】:汉赋 经学 文体 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5
  • 一、经学与汉赋的研究脉络及研究现状8-14
  • (一)经学研究的脉络8-10
  • (二)汉赋研究的脉络10-12
  • (三)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12-14
  • 二、研究意义14
  • 三、选题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一章 经学的萌芽与骚体赋的兴起15-30
  • 一、黄老道家夹缝中的经学15-17
  • 二、经学渗透于道家思想和楚风中17-19
  • 三、骚体赋对楚风的继承与发展19-30
  • (一)情感内涵的表达20-23
  • (二)形式风格的开拓23-30
  • 第二章 经学的昌盛与汉大赋的繁荣30-47
  • 一、政权庇佑下的经学昌盛30-35
  • (一)“崇儒尊经”的霸权地位30-32
  • (二)政治统治的必然产物32-35
  • 二、经学昌盛影响下的汉大赋的繁荣35-47
  • (一)经学附庸地位的“颂美”“讽谏”情怀35-40
  • (二)通经入仕的迫切需求40-42
  • (三)“以大为美”的艺术追求42-45
  • (四)摹拟之风的盛行45-47
  • 第三章 经学的衰落与抒情小赋的盛行47-57
  • 一、僵化体制下的经学衰落47-50
  • (一)经学一统思想的瓦解47-49
  • (二)道家隐逸思想的复兴49-50
  • 二、经学衰落影响下的抒情小赋的盛行50-57
  • (一)文学风格的变化50-54
  • (二)汉赋的诗化现象54-57
  • 第四章 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57-61
  • 一、汉赋对文学史的影响57-59
  • (一)汉赋的贡献57-58
  • (二)汉赋的局限性58-59
  • 二、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9-61
  • 结论61-62
  • 注释62-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8-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明璋;论汉赋中的仁政思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刘美生;从《箴》看汉赋的基本特点[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张启成;论一代文学之汉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王焕然;谶纬的流行及其对汉赋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5 杨s

本文编号:302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2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