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闺中的“奇女”想象—略论清代女性诗歌中的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等形象

发布时间:2017-04-15 10:15

  本文关键词:闺中的“奇女”想象—略论清代女性诗歌中的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等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清一代女性文学大盛,女性作家有如过江之鲫,随之而来被发掘的作品也是车载斗量。这一现象近年来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由笔者目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来看,清代女性作者在其诗歌中吟咏女性历史人物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些女性大多是有奇遇,有才气,有胆识的传奇女性,这些女性在清代被称为“奇女”,且在清代形成了奇女的审美。因此本文以清代闺秀诗人所创作的奇女形象为分析主题,以男性文人创作的奇女形象作为对比参照,试图探究女性诗人是如何在原有奇女主题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女性意识的、不同于以往的奇女形象,通过这一曲折过程的呈现出清代女性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最后试图从“奇女”想象的视角初步探究闺秀诗人与“民国新女性”是否存在一定联系。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讨论本文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并对“奇女”一词略作解释与梳理,归纳以往女性研究的文献综述。正文以闺秀诗人创作奇女形象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将以清代闺秀诗歌中蔡文姬的形象为例,通过文本分析,呈现女性诗人发掘奇女形象的曲折过程。首先,女性诗人受到主流文学观的影响,模仿男性文人创作文姬形象,形成了不具备特色的蔡文姬形象。而与此同时,一些女性诗人在蔡文姬的固有文学形象中发现了积极的意义,产生新变的萌芽。第二章分析了女性诗人对传统奇女形象的突破与创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她们质疑传统的奇女形象,反对男性文人对奇女的解读。她们从女性本位赋予其新的意义,并且将原本不是奇女的女性重构为奇女。本章节的文本分析将以王昭君与二乔为例。第三章则是闺秀诗人的奇女想象与现实的碰撞。闺秀诗人借吟咏奇女,抒发“闺中志不酬”的焦虑,并在诗中表达出对既定社会性别角色的不满。这些奇女大多是建功立业的女英雄如花木兰、秦良玉等。书写女英雄的传统亦为民国早期新女性所继承,这成为她们自我激励的来源,追求性别平等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她们笔下的奇女形象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可知,清代女性诗人歌咏奇女的文学活动填补了女性文学形象的缺失,塑造了理想的女性偶像,并借此一表沉埋闺阁的焦虑,而这一以贯之的焦虑促使民国女性先觉者投入社会革命、女权运动,完成了从闺秀诗人向早期新女性的转变。
【关键词】:奇女想象 清代女性诗歌 女性文化 女性本位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32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0-18
  • 第二节 “奇女”的定义18-26
  • 一、清代以前的“奇女”概念18-21
  • 二、清代的“奇女”概念21-26
  • 第三节 文献综述26-32
  • 第二章“奇女”想象的接受与初探——模仿男性话语32-52
  • 第一节 主流文学中的奇女形象——以蔡文姬为例32-41
  • 一、失德的才女34-38
  • 二、失身蛮夷的悲剧才女38-39
  • 三、薄命才女:对女子才华的消极看法39-41
  • 第二节 清代女性诗人对主流文姬形象的沿袭41-48
  • 一、失德才女的反面典型41-46
  • 二、乱离中的悲剧女子46-48
  • 第三节“奇女”想象的萌芽——清代女性诗中文姬形象的“新变”48-51
  • 一、继承家学的奇女48-50
  • 二、才学改变命运50-51
  • 小结51-52
  • 第三章“奇女”想象的突破与创新——反男性话语52-74
  • 第一节“奇女”悲剧的发现52-59
  • 一、男性文人笔下昭君的刻板印象——宫怨与祸水53-54
  • 二、永远受冷落的牺牲品54-56
  • 三、被诬蔑的替罪羊56-59
  • 第二节 主动的英雄59-68
  • 一、男性文人笔下不自由的“孤臣义士”59-61
  • 二、建功立业的新形象61-64
  • 三、主宰命运的初探64-68
  • 第三节“奇女”想象的创新与重构68-74
  • 一、铜雀春深锁二乔——男性文人书写的二乔形象68-70
  • 二、扫眉余事亦谈兵——女性诗人对二乔的重塑70-74
  • 小结74
  • 第四章“奇女”想象的受挫与重生——超越性别话语74-107
  • 第一节 激励人心的女性偶像75-83
  • 一、忠孝两全的“奇女”75-79
  • 二、扬眉吐气的“奇女”79-83
  • 第二节 奇人多少埋纨绮:从意识萌芽到价值实现的现实矛盾83-93
  • 一、价值实现——自我意识的萌芽84-88
  • 二、自我意识的受挫88-93
  • 第三节“奇女”想象的重生——清末民初闺秀的“奇女”书写93-105
  • 一、被国家话语裹挟的女性话语93-97
  • 二、平等的象征97-101
  • 三、女娲与精卫101-105
  • 小结105-107
  • 第五章 余论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5
  • 后记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女性诗人[J];中国诗歌;2012年07期

2 ;女性诗人[J];中国诗歌;2012年08期

3 吴洪激;;女性诗人的细腻与精彩[J];东坡赤壁诗词;2012年06期

4 ;女性诗人[J];中国诗歌;2012年11期

5 贺利;;论辽代女性诗人的生命情怀[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余蔷薇;;1930年代女性诗人创作及其文学史命运[J];文学评论;2012年04期

7 严琳;;轻盈,再轻盈些……——代薇访谈录[J];诗歌月刊;2006年08期

8 郁葱;;把果实留在最高的枝头——读许雪萍的诗[J];广西文学;2007年10期

9 胡静;;论六朝女性诗人的情爱意识[J];长城;2011年10期

10 李自芬;以自己的方式言说:女性自我从蒙蔽到觉醒──中美女性诗人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巨川;;宋晓杰诗歌印象[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万庆;;人文精神的失陷与珍念——宋晓杰诗歌近作阐释[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健;身体与灵魂的苏醒[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倩倩;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诗作综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静;六朝女性诗人诗歌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谢静雯;宋代女性诗人及诗作探析[D];宁夏大学;2013年

4 褚友翠;家与诗:略论清代中叶江南女性诗人的家庭角色与诗歌教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皓;中唐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人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6 马佳;汉魏六朝女性诗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香连;新世纪蒙古族女性诗人作品统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韩丹丹;乾嘉吴中女性诗人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顾一鸣;闺中的“奇女”想象—略论清代女性诗歌中的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等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闺中的“奇女”想象—略论清代女性诗歌中的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等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