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两宋词歌唱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1:07

  本文关键词:两宋词歌唱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词是配合着燕乐歌唱的文学,唐代被称作“曲子词”,宋代被称为“歌词”、“乐章”、“乐府”等。它既是一种音乐文学,就需要通过入乐歌唱的方式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文人士大夫间的浅斟低唱、歌以清欢,还是民间艺人演唱通俗新曲,唱词早已成为宋人娱乐生活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北宋中期苏轼对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文人词开始脱离音乐独立存在,但直至南宋末词的歌唱仍未绝响,宋元之交的张炎仍将“当以可歌者为工”(1)作为填词的要求。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变,词的歌唱在两宋时发生诸多变化。本文在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宋共计二百七十六首明确有本事记载歌唱的词进行了梳理和考察,试图将宋词歌唱现象做一展现。其中着重对歌妓演唱、文人自歌和两宋词演唱的发展和蜕变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在表现北宋与南宋不同歌唱特点的同时,注重差异背后的联系,从而证明词在歌唱传播的过程中,词体由渐兴到壮大再到蜕变的整体发展历程。围绕着歌唱本事的记载,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歌妓群体发展现象初探,分三节。歌妓是宋词歌唱的主体,歌妓群体的发展情况实则是对词的歌唱在有宋一朝或繁荣或蜕变的重要表现。第一节主要是对北宋歌妓群体壮大的再现。由于相对严明的管理制度,城市经济的发达以及上流社会享乐之风的流行,北宋时期的歌妓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妓众多,演唱繁忙的景象比比皆是。第二节重点论述南宋歌妓群体的状况。南宋国力远不及北宋,但是江左的地理优势促使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再次繁荣。一方面,人们面对国势衰微而痛心疾首;另一方面,无力改变现状的文人们只能在载歌载舞的生活中逃避现实。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歌妓演唱仍然普遍。南宋的歌妓群体并没有因此而缩小,相反,他们在经济畸形繁荣的背景下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第三节为歌妓演唱方式初探。无论是胡夷里巷还是宫廷宴席,歌妓的歌唱表演已经成为宋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妓在宴集上通过选择时下流行的歌曲、宴会主人宾客的词作以及乞词的方式进行表演歌唱,进而起到娱宾遣兴之效。第二章是文人自歌现象初探。文人歌唱是有别于歌妓演唱的另一种全新的歌唱形式,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宋朝也有著名的男性歌者,但他们的歌唱远远不及歌妓演唱的影响力。文人自歌现象的出现,将词的创作和歌唱合二为一,这样的歌唱展现出与歌妓演唱截然相反的艺术特色。在这些歌曲中,唱词打破了传统的清丽婉约之风,转而表达壮阔豪迈的高昂之气,加之文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远高于歌妓,故而他们的歌唱达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文人自歌的出现,为宋词词体风格多样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三章和第四章,纵向的角度描述宋词歌唱方的整体发展脉络,展现出词在歌唱的过程中,其风格、内容、歌唱形式、乐器伴奏等诸多方面的演变进程,说明歌唱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魅力,这也符合文学载体发展的总规律。结语部分总结前文: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后,词的歌唱在北宋与南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实则与时代的变迁、词体词风的变化相契合。
【关键词】:宋词 歌唱 本事 歌妓 文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5-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9
  • 第一节 现有研究成果综述12-16
  • 一、歌唱者身份研究12-14
  • 二、歌唱形式研究14-15
  • 三、歌唱场所研究15-16
  •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6-19
  • 第一章 歌妓群体与歌妓演唱现象初探19-30
  • 第一节 北宋歌妓群体的壮大19-24
  • 一、歌妓管理制度严明19-21
  • 二、享乐之风盛行21-22
  • 三、商品经济发展22-24
  • 第二节 歌妓群体的继续发展24-27
  • 一、教坊妓的消失与地方官妓的活跃24-26
  • 二、家妓、私妓的继续发展26-27
  • 第三节 歌妓演唱方式初探27-30
  • 第二章 文人自歌现象初探30-42
  • 第一节 文人自唱在北宋的初兴30-35
  • 第二节 文人自唱在南宋的流行35-40
  • 第三节 文人自歌的特点40-42
  • 第三章 北宋词之歌唱的繁荣42-48
  • 第一节 词体竞备,新声竞繁42-44
  • 第二节 朝野上下,,声色纵横44-48
  • 第四章 南宋词之歌唱的蜕变48-72
  • 第一节 歌唱之风依然流行48-51
  • 第二节 可歌之词的新进程51-72
  • 一、扩大词境的稼轩词52-58
  • 二、姜夔词的雅化58-62
  • 三、歌唱方式的多样与转变62-72
  • 结语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3-74
  • 参考文献74-77
  • 后记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忠;;两宋词人“南方化”的成因分析[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2 潘明福;;《两宋词人丛考》小补[J];词学;2013年01期

3 杨金梅;论五代、两宋词的南方化历程[J];学术探索;2004年07期

4 吴熊和;;两宋词论述略[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 张玉顺;;略论两宋词的发展[J];临沂师专学报;1987年01期

6

本文编号:353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3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