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李元胜的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7-05-16 22:13

  本文关键词:论李元胜的诗歌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庆诗人李元胜以独立的姿态在诗坛进行诗歌创作已经三十余年。李元胜自己曾说:“我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诗人。”这当然是诗人自谦的说法,但也说明了诗人对独立的诗歌精神的坚守。在三十余年的独立创作当中,李元胜的诗歌有明显的创作轨迹可循。随着诗人年龄的增长和创作经验的积累,诗歌在创作视野、创作基调、创作心理三个方面都有了上升式的变化。主要按照时间分为了三个时期:90年代抒情色彩浓郁的校园诗、世纪末写生活的诗歌、第二个十年生活“内化”的诗歌。纵观李元胜的创作,内容上始终坚持挖掘自己的内心,构建自己独特的诗歌园地。其挖掘内心精神,实质上有三个特点:一、内心世界的发掘。诗人在诗歌中塑造了“另一个有相同伤口的我”作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阐释,同现实中的诗人形成对比。二、生活哲思的抽取。诗人从生活中平淡的万物中抽取对于生活和生命的哲学思考。三、心灵的乌托邦的构建。诗人在诗歌当中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构建和谐、自然的诗歌世界。而李元胜的诗歌独特主要是因为其三十年来坚持独立创作,诗歌显示出来了独特的体式。这个独特的体式包括三个方面:独立的诗思、诗性直觉判断、智性抒情。本文将从李元胜诗歌的精神内涵、创作发展轨迹、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探讨其诗歌的创作。
【关键词】:李元胜 诗歌创作 精神内涵 创作轨迹 艺术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绪论8-10
  • 一 诗歌的创作轨迹10-20
  • (一) 90 年代的抒情诗10-12
  • (二)世纪末的“生活”诗12-16
  • (三)第二个十年“生活内化”的诗歌16-20
  • 二 诗歌的精神实质20-31
  • (一)内心世界的发掘20-23
  • (二)生活哲思的抽取23-27
  • (三)心灵的乌托邦的构建27-31
  • 三 诗歌的个性抒写31-39
  • (一)独立的诗思31-34
  • (二)诗性直觉判断34-36
  • (三)智性抒情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胜;;李元胜诗二首[J];诗歌月刊;2014年06期

2 李元胜;;李元胜诗歌[J];诗选刊;2008年05期

3 李元胜;;李元胜作品[J];诗选刊;2009年10期

4 李元胜;;李元胜的诗[J];诗选刊;2010年06期

5 李元胜;;李元胜的诗[J];新诗;2011年04期

6 李元胜;;诗人访谈[J];中国诗歌;2012年08期

7 李元胜;;李元胜的诗 白天我是一个盲目的人[J];诗歌月刊;2002年06期

8 李元胜;;李元胜诗选(四首)[J];诗歌月刊;2002年01期

9 李元胜;;李元胜的诗[J];诗选刊;2014年04期

10 李元胜;;李元胜的诗[J];诗选刊;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杨晨 实习生 高全利;李元胜:重庆应建设开放式都市文化[N];重庆日报;2014年

2 陈竞;为了诗意的栖居[N];文学报;2007年

3 首席记者 卢圆媛 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黎曦;成都有个好氛围 重庆有群好诗人[N];重庆商报;2010年

4 陈武涛;制造话题 适可而止[N];中国旅游报;2012年

5 记者 夏婧;用十年时间发掘本土文学潜力股[N];重庆日报;2010年

6 宇舒;用镜头和爱亲近它们[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维灯;不要总是想着写出一首好诗 而是应该写出别人没看过的东西[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常妮;论李元胜的诗歌创作[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论李元胜的诗歌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2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