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晚唐咏史三家的“《史记》诗”

发布时间:2017-05-19 10:09

  本文关键词:论晚唐咏史三家的“《史记》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迄今以往,有着两千多年研究史的“《史记》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们多维度多层面地研究各个时期《史记》的传播和接受,加速了《史记》这一经典的建构。在大唐这个诗的国度里,由于史学地位的提高和统治者的重视,《史记》这一史学元典受到诗人们的亲睐。当时诗人频频以《史记》中的人、事作为自己的吟咏对象,如李白、杜甫、胡曾、汪遵、周昙、罗隐等。这些咏史诗歌极大地推进了《史记》在诗歌领域的影响,因此被誉为“《史记》诗”。但目前有关“《史记》诗”这一范畴的研究较少,而有关晚唐咏史三家的“《史记》诗”的研究更是甚微。晚唐咏史三家是指唐末的胡曾、周昙和汪遵三人,他们是文学史上第一批专职咏史的诗人,他们以咏史为专职,充分吸收《史记》的营养,大量创作咏史诗,并结卷形成咏史专集,此拓荒之勇气可圈可点。宋代以降,这种量大面广的咏史组诗创作陆续展开,离不开咏史三家筚路蓝缕的首创之功。《全唐诗》和《崇文总目》对三人的诗歌有比较完整的收录,然而目前学界对晚唐咏史三家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对三人生平的考据、对其诗歌通俗艺术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细致的文本细读和深入研究。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推进了咏史三家的研究进程。本文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晚唐咏史三家的“《史记》诗”放在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全面细致地总体把握。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内容一共分四章展开: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形成的多元背景,阐明咏史三家咏史诗对《史记》接受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然后文章把咏史三家各自“《史记》诗”的内容意蕴和悲剧蕴藉单独列为第二章,以作细致全面地文本分析。第三章则主要论述了咏史三家“《史记》诗”的艺术特质,咏史三家大规模地写作咏史组诗,个中亦不乏质量平平之作,这对其总体艺术水准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第四章内容则主要探讨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的双向动态影响,晚唐咏史三家对《史记》的接受一方面为咏史三家的咏史诗提供了缤纷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蒙学、历史演义和讲史话本对咏史三家“《史记》诗”的直接引用,促进了《史记》内容向俗文学领域的传播,加速了《史记》的经典化建构。结语部分,在综合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史记》文学元典地位的最终确立是历朝历代日积月累的结果。咏史三家的咏史诗作优劣并存,良莠不齐,并不具备耀眼的光芒,然而他们在创作咏史诗中,以己之能汲取吸收《史记》的营养,抒发了自己关照历史,心系国运的文化心灵,促进了咏史诗的发展,也推进了《史记》的经典化建构。
【关键词】:晚唐咏史三家 “《史记》诗” 内容蕴藉 艺术特质 互动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9-12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12-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晚唐咏史三家创作“《史记》诗”的多元背景16-23
  • 第一节 晚唐咏史诗创作的繁荣与特点16-19
  • 第二节 晚唐咏史诗兴盛的文化背景19-23
  • 一、盛世不在的社会现状——托古讽今19-20
  • 二、世代相袭的民族心理——好古重史20-21
  • 三、曲折达意的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观21-22
  • 四、科举及第的心理——“减裁千古献当今”22-23
  • 第二章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的内容意蕴23-37
  • 第一节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内容意涵23-34
  • 一、暴君和圣王23-29
  • 二、乱臣和贤士29-31
  • 三、对女性的关照31-33
  • 四、旧事与新知33-34
  • 第二节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的悲剧意蕴34-37
  • 一、胡曾诗歌的不遇之悲34-35
  • 二、汪遵诗歌的身世之叹35-36
  • 三、周昙诗歌的忧世之思36-37
  • 第三章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艺术手法的瑕瑜互现37-45
  • 第一节 咏史三家“《史记》诗”的艺术特质37-40
  • 一、明了直白的命题方式37-38
  • 二、历史长卷的顺序剪辑38
  • 三、通俗浅白的语言风格38-40
  • 第二节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的艺术局限40-45
  • 一、表述单一,句式套化41-42
  • 二、对史料机械承袭,缺乏咏怀42-43
  • 三、所指内容不明,隐晦模糊43-45
  • 第四章 晚唐咏史三家“《史记》诗”的双重影响45-49
  • 第一节 促进了《史记》经典化历程的由雅入俗45-48
  • 一、“咏《史记》诗”对蒙学读物的影响45-46
  • 二、“咏《史记》诗”在讲史话本和历史小说中的运用46-48
  • 第二节 咏史三家“《史记》诗”对后世“以诗证史”的启发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70
  • 后记70-71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文举;;《史记》引入人物自创诗歌之论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赵望秦;汪遵咏史诗考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新科;;《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J];文学遗产;2012年05期

4 李晖;;“拔身卑污,奋誉文苑”——自修成才的唐才子汪遵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伟;晚唐咏史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蔡文健;胡曾咏史诗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晚唐咏史三家的“《史记》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