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方孝标《钝斋诗

发布时间:2017-05-24 01:06

  本文关键词:方孝标《钝斋诗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方孝标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出身显赫的文学世家桐城方氏,能诗擅文。他一生经历曲折,生前身后遭遇两次大型文字狱,社会身份从馆阁词臣到徒徙流人再到布衣诗客,一再转变。方孝标生平诗作被辑录在《钝斋诗选》中,由于他的作品曾遭毁禁,使得他的诗作鲜少为后世学者所关注。本文将以《钝斋诗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方孝标的诗歌创作进行分题材、有重点的客观研究,并探讨分析诗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特色。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阐述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整理概括学界目前对方孝标其人及诗作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桐城桂林方氏家族进行简要概述,结合史料,梳理方孝标的生平事迹,择其主要的交游对象加以介绍,并探讨他的创作渊源与诗学思想。第二章,首先从诗集的题目出发,阐释《钝斋诗选》得名的由来,其次介绍《钝斋诗选》文本的刊刻、出版状况,然后根据题材类别将《钝斋诗选》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并针对咏史怀古、感喟民生、山川纪行、羁旅怀乡、笃重亲情等主题进行重点细致的分析。第三章,在对《钝斋诗选》内容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钝斋诗温柔敦厚、淳逸清越的诗歌风格,并抓住诗歌在史料价值、章法结构等方面的特色进行解析。
【关键词】:方孝标 《钝斋诗选》 内容 诗风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方孝标家世、生平、交游及其创作渊源10-22
  • 第一节 家世传承10-12
  • 第二节 生平事迹12-16
  • 一、 春近云霄日易红,侍臣鼓舞御筵同——应举仕宦时期12-13
  • 二、 飘零自愧非高隐,谁向关山望客星——流徙东北时期13-14
  • 三、 羡君即是桃源里,愧我东西南北人——放归奔波时期14-15
  • 四、 幽居卜在水东隈,野鸟闲鱼任意来——安享余生时期15
  • 五、 南明已是黄花事,何故梗怀乱戮人——身后风波15-16
  • 第三节 交游唱和16-19
  • 一、 方孝标与吴兆骞的交游16-17
  • 二、 方孝标与冒辟疆的交游17-18
  • 三、 方孝标与姚文燮的交游18-19
  • 第四节 方孝标的诗学渊源19-22
  • 第二章 《钝斋诗选》概述及分类研究22-39
  • 第一节 《钝斋诗选》概述22-25
  • 一、 “钝斋”之名的由来22-23
  • 二、 《钝斋诗选》的流传状况23-24
  • 三、 《钝斋诗选》的创作状况24-25
  • 第二节 《钝斋诗选》分题材研究25-39
  • 一、 千载中原流恨久,经过异代亦沾衣——咏史怀古之诗26-29
  • 二、 习俗宜更不一端,此笔应先仁者恤——感喟民生之诗29-32
  • 三、 经年遍历山川险,蛮岭嵯峨湖水宽——山川纪行之诗32-34
  • 四、 路熟行来销夜柝,囊空归去只新章——羁旅怀乡之诗34-35
  • 五、 古来孝友艰危见,往复须从天地观——笃重亲情之诗35-39
  • 第三章 《钝斋诗选》的诗歌风格特色39-47
  • 第一节 《钝斋诗选》的诗歌风格39-42
  • 一、 钝斋诗温柔敦厚、淳逸清越的诗风39-41
  • 二、 从《钝斋诗选》观方孝标的内心世界41-42
  • 第二节 钝斋诗的艺术特色42-47
  • 一、 诗补史阙42-44
  • 二、 多用连章体44-45
  • 三、 善用诗序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兵;张毓洲;;清朝前期案狱与桐城方氏四代流人的心态与创作[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曾绍皇;;试论明清杜诗未刊评点的家族传承特征[J];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02期

3 马大勇;流放诗人方拱乾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朱则杰;读三种新版清人别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严迪昌;从《南山集》到《虬峰集》──文字狱案与清代文学生态举证[J];文学遗产;2001年05期

6 张兵;张毓洲;;《南山集》案与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成强;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方孝标《钝斋诗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89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