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袁枚科举文学考论

发布时间:2017-06-14 04:04

  本文关键词:袁枚科举文学考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清朝的文学大家,著作颇丰的袁枚也写了很多与科举相关的文章。袁枚一生科举考试颇为顺利,但在决定仕途命运的三年翰林院散馆考试中袁枚因不喜满文导致考试成绩最下等,外放外县任县令。经历过大大小小科举考试的袁枚,相当熟悉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以及科举选官制度的不公平。于是,在归居随园之前,袁枚的科举文学作品是以比较辛辣的手法对只习作八股文的读书人充满了嘲讽,对八股文严格死板的形式,八股文对文学创作的不利影响等等予以评论。归居随园后,随性舒适的随园生活给了袁枚更多的思考空间,也给了袁枚更多的时间与友人交游,去探讨科举与文学之间的问题。袁枚还是认为科举考试制度为最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并且勉励读书人一定要先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后可弃科举而专著于文学创作。终其一生,袁枚始终没有把对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指向科举考试制度本身。
【关键词】:袁枚 科举文学 交游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第一章 袁枚科举文学作品考论14-33
  • 第一节 袁枚科举文学篇目考论14-18
  • 一、诗文集散见的具体篇目14-16
  • 二、科举文学专集16-18
  • 第二节 袁枚科举文章内容论述18-26
  • 一、时文对诗歌的影响18-20
  • 二、士子们习作科举文章不注重真才实学20-23
  • 三、记载科举制度23
  • 四、因科举及第或落第所作文章23-25
  • 五、对程朱理学和汉学不满25-26
  • 第三节 袁枚科举文学的写作年代26-33
  • 一、《随园随笔》卷十科第类的写作年代26
  • 二、《袁太史稿》的写作年代26-28
  • 三、散见于文集的科举文章篇目写作年代考证28-33
  • 第二章 袁枚科举交游考论33-46
  • 第一节 交游人物考论33-37
  • 一、在南京任职的地方官34-36
  • 二、钟山书院的学者36
  • 三、日常交游人士(下层知识分子)36-37
  • 第二节 交游内容考论37-42
  • 一、科举与选拔人才38-39
  • 二、试帖诗与性灵主张39-40
  • 三、时文与古文40-42
  • 第三节 交游方式考论42-46
  • 一、投赠诗稿42-43
  • 二、随园唱和43-46
  • 第三章 袁枚的科举文学作品编年及科举思想转变46-53
  • 第一节 袁枚的科举文学作品编年46-50
  • 第二节 袁枚科举思想的转变50-53
  • 一、袁枚辞官归居随园前的科举思想50-51
  • 二、辞官归居随园后的科举思想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可考袁枚交游对象中科举及第人员名单57-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波;;试论北宋科举考试规程的改革与完善[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魏羲之;;历史上“零记录”的科举考试[J];学习博览;2011年12期

4 赵瑞民;石金鸣;;科举考试中的夹带[J];收藏家;2001年02期

5 平川;唐代对科举考试中的违规现象颇为宽容[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凯旋;明代科举考试思想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7 刘亚敏;胡甲刚;;中国科举考试产生与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张利;;宋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晨曦;;晚清科举考试的惊人作弊手法[J];文史博览;2007年10期

10 常建华;;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以《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为中心[J];史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璇;;论明代广西的科举考试[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周振鹤;;清末科举考试策问中所反映的世界与中国(提要)[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李天凤;;科举制在云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刘绍春;;晚清科举制改革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7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8 张丽敏;;论明代科举制中的公平理念[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9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费青;;“槐花黄 举子忙”——透视槐树文化与科举制度[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祥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落榜者”的命运[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科举考试照样以貌取人[N];深圳特区报;2014年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明商业出版与思想文化及社会变迁研究”负责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张献忠;明中后期科举考试只重首场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通讯员 高兆辉 袁旺 记者 赖有生;清科举考试“手抄书”现三乡[N];中山日报;2009年

5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教授 郑若玲;莫让教育沦为考试的附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惠金义 牛廷相;郝永效:写考试题材的小说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黑龙江大学 郭渊 赵海波 吉艳敏;科举学研究:从分散走向综合[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肖擎;让教育的价值观明确起来[N];长江日报;2005年

9 廖君;170多年前科举考试有多难?清代乡试卷现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于建坤;追寻科举研究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科举考试兴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力;科举考试废止前后的观念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甘霖;宋朝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许翠兰;袁枚科举文学考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俊起;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偏重书法风气之考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曾绍东;法律与社会:晚清科举考试法规评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易波;作弊与防弊博弈中科举考试功能的异化[D];湖南大学;2011年

8 朱婧;清代福建族谱中的科举考试印记[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艳;科举考试对当今语文评价体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建伟;科举考试中区域公平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袁枚科举文学考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48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