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7-03-25 04:09

  本文关键词: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里出现在不同社会场景中的女性形象,来阐释艺术创作的环境对艺术家的作用,以及艺术家又如何真实的再现特定时代的人物风貌。十九世纪工业城市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女性不再被局限在室内,而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对现代社会的描绘来自于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对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描绘,讲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女孩必须为了生存而艰苦的工作。年轻且有些姿色的女孩选择了较为轻松的工作例如舞女、歌唱演员、女仆、售货员等。这些女孩会经常与上层社会的人士接触来往,物质的丰富让她们眼花缭乱,诱惑着她们的肉体和灵魂。她们越来越希望自己可以靠近上流社会,融入中产阶级的理想促使她们努力辛苦的工作,再将工作而来的工资用于购置不必要的商品,然后又必须为赚钱而奔波,为了满足对物质的欲望,她们周而复始的沦陷了。娼妓为了生计或物质欲望而将自身当作肉体商品,这是异己的工作方式。比起有姿色的女性可以靠年轻美貌来赚取金钱,没有姿色的女性只能选择靠出卖体力赚钱,例如洗衣女,她处于城市的最底层,做着最辛苦繁忙的事情。娼妓的肉体显现出灵魂的疲惫而洗衣女的肉体则是纯粹的身体乏累。与必须工作养家糊口的下层女性相比,身为中产阶级之上的现代女性,拥有家庭和孩子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她们不必为物质而操劳,从小就占据着文化资本的她们有着良好的教育和优雅的姿态。家庭关系的深化、稳固让拥有家庭之爱的女性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视为她们重要的职责。最后阐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女性在现代文明的压抑状态下,自我意识的缺失,精神的萎靡和肉体的赢弱都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下产生的,如何回归肉体的感性和自然快乐的状态,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重新扬起赞美女性肉体古典美的热情中,我们发现必须将对自然的解放视为解放人本质的核心。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通过对女性服饰装扮、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内心情感的表现来探索工业城市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对她们肉体和灵魂造成的影响。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将时代女性形象放在最具现代性的公共领域中,从中去发现、提炼具有时代精神的图像,定格成为永恒的美。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或自信独立散发迷人光彩;或从事苦力劳动后呈现的乏态;或是照顾家庭孩子的幸福状态;或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原始朴素;抑或是重返古典美的自然状态。在这个现代性的社会里,可以容纳女性多种身份的场所越来越多,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愈加丰富、多变、不可控制。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象征,颠覆了传统女性一直以来稳定的社会身份。
【关键词】:现代性 女性职业 商品消费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绪论9-16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2
  • 1.3 文献综述12-15
  • 1.4 研究方法15-16
  • 2.新时代的女性形象16-55
  • 2.1 蒙马特高地上的红磨坊女郎19-40
  • 2.2 歌剧院的芭蕾舞女40-47
  • 2.3 商店里的女帽工47-52
  • 2.4 城市底层的洗衣女52-55
  • 3.新时代的母亲形象55-61
  • 3.1 “替代母亲”的奶妈形象56-58
  • 3.2 戴着母爱光环的母亲形象58-61
  • 4.从文明回归自然61-71
  • 4.1 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62-66
  • 4.2 雷诺阿的田园裸女形象66-68
  • 4.3 高更的原始女性形象68-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仁荣;;印象派绘画给美术教学的一些启示[J];艺术教育;2012年01期

2 王树谷 ,邵大箴;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10期

3 魏红;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印象派绘画[J];戏剧文学;2004年12期

4 解俊萍;也说印象派——《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观后[J];东方艺术;2005年11期

5 苏文婷;;从印象派绘画看艺术创新精神[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平;印象派绘画与都市生活[J];文艺研究;2005年02期

7 杨建;;论印象派绘画题材的创新[J];艺海;2009年01期

8 雷诺阿;;母与子[J];思维与智慧;2009年34期

9 李满枝;;色先于形 形存于色——印象派绘画表象特征浅析[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07期

10 邵大箴;;中国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推崇[J];艺术.生活;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莱荷;;宋晓杰的诗歌与法国印象派绘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燮君;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N];文汇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自然印象》讴歌和谐之美[N];辽宁日报;2008年

3 方翔;印象派绘画 全世界的“硬通货”[N];中国商报;2004年

4 汉文;聚焦法国印象派绘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学东;印象派绘画投资风险露端倪[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青原;库特与欧洲印象派绘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孙振华;喜欢“正常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专栏记者:单三娅  本期策划:王保纯 沈卫星;印象派画展为什么大受欢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浙江大学教授 沈语冰;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琪;后印象主义绘画因素下《海浪》的主题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白fy;油画语言的情绪感染力[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榕玲;解析印象派绘画的“内容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闫雪斐;印象派绘画语言对创作实践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5 陈金鑫;论印象派绘画艺术在现代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借鉴与运用[D];郑州大学;2016年

6 文瑶;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7 李益;中国滞后于日本接纳“印象派绘画”的原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刘甜;论印象派绘画的主客观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朱星谕;论印象派绘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敏;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造型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