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解读水墨人物写生中的笔墨

发布时间:2024-06-23 12:18
  “笔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水墨人物写生中的造型是需要笔墨这一重要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笔墨应该为造型服务,它不能抛开造型。正如蒋兆和对笔墨的总结:“……需要以笔为主见其骨,以墨为辅显其肉。笔墨之间各自负担的使命,就在于完整地表现有筋、有骨、有肉的具有生命的形象。因而才能有生动的笔墨。” 在水墨人物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大派系。人们习惯称之为京派与浙派。最初阶段他们的笔墨技法不尽相同。一般看来,京派是以山水画技法为基本的语言,而浙派是以花鸟画技法为基本的语言。“京派”的水墨人物写生以素描为基础,用“干笔”画出素描效果,用墨重,用笔严谨,气势较大,份量亦重。徐悲鸿、蒋兆和对"京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蒋兆和影响最深。在“京派”第二代画家里以周思聪成绩最为突出。而“浙派”以花鸟画技法为本语,少融山水画的皴、擦技法,注重传统“笔墨”的“笔法”运用,造型灵动、清秀,画面效果湿润、华滋,水墨淋漓,偏重“意、趣”求笔墨之趣、造型、章法之趣。“浙派”以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为早期的代表,同样为浙派代表的吴山明、刘国辉在借鉴传统花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

【文章页数】: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蒋兆和

图2-1蒋兆和

图2-1蒋兆和图2-2蒋兆和图2-3蒋兆和《卖小吃的老人》《与阿Q像》《一篮春色卖遍人间》从笔墨的角度而言,面部有墨无笔,衣褶笔墨兼施,整体感觉上呈现出素描统领全局的笔墨气韵。这就是最初的中西融合的语言特色。第二阶段以《与阿Q像》(图2)、《一篮春色....


图2-2蒋兆和

图2-2蒋兆和

图2-1蒋兆和图2-2蒋兆和图2-3蒋兆和《卖小吃的老人》《与阿Q像》《一篮春色卖遍人间》从笔墨的角度而言,面部有墨无笔,衣褶笔墨兼施,整体感觉上呈现出素描统领全局的笔墨气韵。这就是最初的中西融合的语言特色。第二阶段以《与阿Q像》(图2)、《一篮春色....


图2-4方增先《牧人》

图2-4方增先《牧人》

充分发挥了笔墨的随意性。他从线和墨的写实体系向笔墨表现体系演进。如《牧人》(图2-4)这幅作品的墨线为骨,吸收了西洋绘画明暗块面的手段,精到的透视关系,经典形象与洗练的笔墨线条融为一体。笔墨借鉴了花卉技法的“勾花点叶”的用笔,笔中夹色夹墨,层次多而富有变化,偏锋灵活多变的用笔,使....


图2-5刘国辉《女学生》

图2-5刘国辉《女学生》

2-4方增先《牧人》图2-5刘国辉《女学生》图2-6刘国辉《女画增先1955年的《粒粒皆辛苦》。作品以墨线为骨,描写一位赶着装民捡麦穗时的专注神情,在这幅作品里,老农形象与洗练的笔墨线条起。这其中他借鉴了花卉技法中的“勾花点叶”的用笔,笔中夹色夹的颜色变化。其....



本文编号:3995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95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b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