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山水画的心源特质

发布时间:2022-02-11 13:25
  对中国山水画而言,尽管各个时代作品的笔墨技法和审美倾向不同,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是其不变的创作宗旨,不管是讲究丘壑造境的宋画还是追求逸气的元画,均是如此。尤其是心源,作为山水画的特质,引导和规整着山水画的创作及审美走向,使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可以认为,中国山水画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大的审美选择都与心源特质紧密相关,比如唐代水墨的出现及后来对它的推崇;宋代的诗画同源,取诗入画;元代的书法入画等。尤其是画家对气韵及笔墨的推崇与追求,更是与此相关。古人云:“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邓椿《画记》),气韵始终是历来山水画家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作为创作和审美评鉴最高标准的气韵与山水画创作的心源特质是什么关系,与作为具有民族审美特色的笔墨又是什么关系?笔者以为,气韵是心源在山水画作品中的艺术形态表达,二者是一种内与外的关系,心源在于人之内,气韵形诸于外而迹化于画,无心源便无气韵。郭若虚云:“气韵本乎游心”,其意也在于此。但心源由何而出,又何以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这就要借助于笔墨了。在这一点上,笔者认同前人所言的“笔生气,墨生韵”,并以为笔墨具有由心源而生的独立审美...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山水画的心源特质


早春图郭熙促化追求,进而在师造化的前提下全力倾向于意之旅

容膝,康有为,社会哲学,内部转变


图3.容膝斋图倪珊哲学文国画的写意,“似与不似之间”,“逸笔出了相当严厉的口号,康有为提出:“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万木草堂论画》)①,陈独秀更激进,“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写实的精神”②。这里面既有社会革命由元代起开始的对笔墨自身独立主义,“四王”们对笔墨形式的过分关观念已失去了中国山水画具有的鲜活心灵中汲取养料的精神,而是在笔墨有四僧等画家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境的影响,依旧处于非主流地位。虽然①沈鹏,陈履生.美术论集—中国画讨论专辑[Cj.

赵孟,书法入画


使山水画进一步走向自由,是其意象特征的又一表现,和表达的契机。因为“就诗论和画论对想象问题的认识而言,论,当陆机兴致勃勃的论述诗歌文章需‘精鹜八极,心游万看到‘存形莫善于画”,②,这也是为什么田园诗先于山水画,画家们作画可以从诗句中去启发,如郭熙就常“阅晋唐古今启心源的广度和深度,因为“诗则从一切对感性材料的从属表现和装点任何可出自或进入人们想象中的内容它所以能如材料不是别的,正是想象自身”(黑格尔《美学》第三卷)③。(三)是书法入画。对书画关系的认识早在唐代就开始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但书法入则要到元代,这既是绘画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使然,也是熟使然,即一方面出于对宋末院画刻画之体的逆反心理和对的自由抒发;另一方面是绘画的充分私人化。文人绘画的崛及书法的修养使得实践成为可能,如赵孟顺、柯九思、吴镇、是优秀的书法家,又兼具画家的身份,这时的书法入画在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国画标准只能从国画规律中确立[J]. 陈绶祥.  美术观察. 2008(08)
[2]对传统文化意义的思考——说中国文化的特质[J]. 宋伟光.  雕塑. 2008(04)
[3]国画的尊严与中国价值观[J]. 王非.  美术观察. 2008(07)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佛学渊源辨[J]. 朱良志.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3(04)



本文编号:3620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620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