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19:29
  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人力劳动也逐渐被先进技术与人工智能所取代,社会制度和社会体系的完善使人们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同时绘画艺术受社会环境和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表现风格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面貌。工业已成为很多艺术家关注的题材,关注当下是当今艺术家的职责,艺术家对工业文明和城市问题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敏锐的洞察能力。在工业题材绘画中,现实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在绘画创作之中,美术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品都证实了这一点。现实主义精神表达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的关注,忠实于艺术家自身对现实和生活的看法,始终能够反映出人文精神和真实的社会环境,这类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能够引领人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使观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解读社会、品味人生。崔国泰正是试图通过他的作品叙述当下的故事,反映今天的现实。他的作品描绘的是往昔工业的现状,这些工业遗留的场景作为一种虚构性和真实性的视觉综合体,可以被看作是当代中国发展变迁的时代印记。他以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西区”的衰落为创作母本,是东北重工业时代不可忽视的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
    2.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及意义
    4.研究方法
    5.基本概念界定
第1章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与现实主义精神
    1.1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的形成背景
    1.2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1.2.1 现实性
        1.2.2 隐喻性
        1.2.3 反思性
第2章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的成因
    2.1 改革开放后人文精神的影响
    2.2 东北地域文化的影响
    2.3 选择遭受“忽略与毁灭”的素材
    2.4 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3章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呈现
    3.1 工业的敬畏
        3.1.1 彰显威力的机车
        3.1.2 纪念碑性的标识
    3.2 废墟的哀叹
        3.2.1 残垣断壁的厂房
        3.2.2 强制压抑的标语
    3.3 历史的叙事
        3.3.1 轰炸的断桥
        3.3.2 炸裂的战机
第4章 崔国泰工业题材绘画艺术的价值与启示
    4.1 工业题材绘画新的关注点
    4.2 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碰撞
    4.3 对笔者绘画创作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在绘画中的魅力展现[J]. 闫鹏程.  大众文艺. 2018(01)
[2]浅谈现实主义画派下的东北重工业绘画题材[J]. 赵翊岑.  大众文艺. 2016(20)
[3]崔国泰的绘画之思[J]. 亚历山大·格林姆,郑远涛.  东方艺术. 2012(21)
[4]咱们工人有力量[J]. 范迪安.  上海艺术家. 2009(05)
[5]崔国泰:严肃而高雅的怀旧[J]. 梁爽.  东方艺术. 2009(15)
[6]崔国泰:锈永未眠[J]. Patricia Eichenbaum Karetzky,斯然畅畅.  东方艺术. 2009(15)
[7]崔国泰:缅怀被忽略与被毁灭的[J]. 王静.  东方艺术. 2009(15)
[8]崔国泰:对硬度和高雅的丈量[J]. 梁爽.  东方艺术. 2009(11)
[9]“地域性”与“当代性”议题的现实意义[J]. 方晓风.  美术学报. 2009(01)
[10]安塞姆·基弗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J]. 王维加.  美术观察. 2008(09)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油画造型的发展演变研究[D]. 刘洋.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 郑玉明.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表现当下—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油画作品研究[D]. 徐良霞.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浅谈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特征及情感表达[D]. 王梦函.沈阳大学 2016
[3]东北地区工业题材绘画研究[D]. 王泽楷.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废墟的挽歌—崔国泰“工业肖像”绘画研究[D]. 费腾.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现实主义油画中人文精神基于情感的探究[D]. 张涛.沈阳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5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15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