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初探中国画造形中的气韵表达

发布时间:2023-02-14 19:00
  气韵生动这一概念出自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说”,与其它五法,即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经营位置,是中国传统绘画造形与表现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画造形方法所追求的本质和目的。在绘画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于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经营位置等概念都有许多具体深入的论述和探讨,而对于“在造形中如何表达气韵”却较少有人谈及或做深入的研究。故此笔者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对“六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着重对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如何通过具体的造形来得以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自然界中的气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韵律。绘画当中的气韵是由画家自身个体之气与自然之气物我合一的结果。人的心气和自然界的气脉在画面中相结合才有韵的产生,没有气就没有韵,有了气韵,作品中才有了生命。因此画面中只有气脉的出现才能体现生命的动感和韵律。而这正是传统中国画艺术表现的重要追求。然而,当代的中国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画面缺乏气韵之美。由于当代许多画家深受西方传统写实主义造形观念的影响而过于注重对客观物体本身形而下观察、追求与表现,从而忽略了对自然中生生不息的气脉关系的理解与感受,体会...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探究中国画传统画面中气韵的表现规律
    第一节 气韵概念简述
    第二节 简谈中国画传统画面造形中存在的气韵表现
第二章 对当下中国画造形中所出现气韵缺失问题的分析
    第一节 当下中国画造形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对当下中国传统画面中气韵表现规律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笔者自身在创作实践中对气韵的把握及表达
    第一节 创作过程中对气韵的把握
    第二节 造形过程中对气韵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作品附录



本文编号:3742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42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