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元文人“枯木”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11:19
  文人“枯木”画兴于宋而盛于元。北宋时期,文同与苏轼的“枯木”作品开启了后世文人以“枯木”作画的风尚,枯木与竹石亦逐渐成为文人画家笔下约定俗成的经典题材。但是在该题材兴起之前,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在衍进的历程中,“枯木”形象的艺术语境发生了变化。唐代松树类题材中的“古松”与五代宋初寒林图中的林木,都具有“枯”的特征;依时代继续往下推衍,北宋中叶,“枯木”配以修筠、奇石,文人“枯木”画题材正式兴起,并于元代达到了顶峰。“枯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语言与绘画理念都不断丰富与衍变。故本文拟对“枯木”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着重从笔、墨、构图、绘画思想与绘画功能等方面探究宋元时期文人“枯木”画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境界。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起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价值与展望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枯木”及其内涵
    第一节 庄子论“散木”
    第二节 诗歌辞赋中的“枯木”意蕴
第二章 古木、寒林与“枯木”画的渊源
    第一节 “枯木”的界定
    第二节 唐代“松石”题材绘画的“古松”形象
    第三节 五代至宋初寒林图的画风特征
        一、寒林图的兴起
        二、寒林图的风格特征
            1.雪景寒林
            2.秋索寒林
            3.春意寒林
第三章 宋元文人“枯木”画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宋代文人“枯木”画的兴起
        一、文人画“枯木”题材的始创者:文同与“枯木”画
        二、文人“枯木”画的兴起:苏轼与《枯木怪石图》
        三、文人“枯木”画的传承与过渡:以金代画家王庭筠为例
    第二节 元代文人“枯木”画的代表画风
        一、严谨细腻的造型特点——以李衎、李士行、郭畀为代表
        二、典雅闲和的“枯木”形象——以赵孟頫为代表
        三、率性纵逸的笔墨意趣——以吴镇为代表
        四、简逸淡雅的格调——以倪瓒为代表
    第三节 宋元文人“枯木”画的审美特征
        一、“枯木”画的审美形态特征
        二、“枯木”画中的书法旨趣
            1.“书画用笔同法”观念的兴起及发展
            2.宋元文人画家倡导以书法用笔作“竹木”画
第四章 “枯木”画的审美境界
    第一节 荒寒之境
    第二节 平淡之境
    第三节 坚韧之境
结语
附录:历代“寒林”、“枯木”绘画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54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54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