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5 13:52
  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宏富的实践成果,种类繁多,面貌各异,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在绘画理念、制作技法上既有一定的相承性,又显现出不同的演变痕迹。对这种相同点与差异的分析、比较,在以往的研究性文章中多是就人物整体面貌而言的,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两种风格的区别主要是从衣纹画法角度来提出的。面部作为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法相对固定,但将不同时期的面部图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便会看出,它们在造型、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将这种差别提取出来层层剖析,在分析技法时挖掘出内含的不同理念,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本采取了样式比较、技法分析、个案详解的研究方法,将构成面部画法的诸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观念下产生的种种变化进行了放大式比照与剖析,力求形成一个以面部图式的区别来划分人物画风格的新模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前人没有涉猎或容易忽视的区域,本文对这些地方进行了着重刻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并从一个绘画实践者的角度作了独到的阐述。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章:传统人物画造型体系内的图式与技法演变
    一、重"骨"的体系
        1、秀骨清像的图式特征
            (1) 瘦、骨的特征显现
            (2) 密体与平面性
        2、骨的三个演化阶段在六朝绘画中的呈现
            (1) 骨的喻象阶段
            (2) 骨的结体阶段
            (3) 骨法用笔阶段
        3、"以形写神"的造型方式
            (1) 阿睹传神
            (2) 形神兼备
        4、白描图式蕴含的新表现力
            (1) 早期白画
            (2) 李公麟的白描特征
        5、石恪、梁楷的减笔画样式
            (1) 抒胸写意
            (2) 笔、象的意化重组
        6、骨的夸张式显现
            (1) 贯休、陈老莲的变形图式
            (2) 圈墨与线对面部的平面分割
    二、重"肉"的体系
        1、"面短而艳"的图式特征
            (1) 佛像的输入与初步改造
            (2) 秣菟罗样式对秀骨清像的再改造
            (3) 面短而艳图式的形成
        2、疏体风格的意义
            (1) 疏体的图式特征
            (2) 书画同笔的三个阶段
        3、凹凸法的流变
            (1) "气色说"与凹凸法的冲突融合
            (2) "体"、"肉"与象真性的增强
            (3) 高光法与粉彩法
第二章:传统图式与西法的融合
    一、传统造型法则与西画的初步融合
        1、墨骨法积淀的传统因素
            (1) 两种审美取向的转化——凹凸法与墨骨法
            (2) 生理之骨与立体之骨的分散统一
            (3) 染、皴——墨骨发展的两个阶段
        2、墨骨法对西法的借鉴与改造
            (1) 科学与程式化造型的初步融合
            (2) 固守本位的立体晕染借鉴
            (3) 平光法与高染法
    二、徽州容像底样与郎世宁图式特征比较
        1、"乾"、"坤"取象法则的区别与融合
            (1) 传统画法与西法的趋同转化
            (2) 两种造型法则的冲突对比
        2、彩绘法与海西法
            (1) 容像染色层次的象征性
            (2) 用色的程式性与像真性
            (3) 色、线关系的反向读解
    三、传统造型方式的式微
        1、从传统造型观到现代造型观的转化
            (1) 泛相术色彩的传统造型观
            (2) 西画影响下的现代造型观
        2、"勾勒取神,不假渲染"所昭示的传统与创新
            (1) 以线造型法则的重新确立
            (2) 借古开今——线性语言的丰富
第三章:传统造型法则的改良
    一、以"科学"为基准的改良观
        1、"现实"与新造型法则
        2、素描对传统造型体系的瓦解
    二、"白描造型"对素描造型基础的修正
        1、以结构代光影的素描表现
        2、"骨法用笔"对素描与白描的双向改造
    三、线的两种价值呈现
        1、"惟妙惟肖"与肖形工具
        2、笔墨造型的综合体系
结论
参考图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0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90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