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石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23:08
  石鲁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个性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富于探索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的代表,也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坎坷多难的一生中致力于艺术规律和新中国画的探索,创作了许多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深深的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中国画创新的画家。石鲁的艺术人生经历了四个时期,1939年至1949年为第一时期,以木刻版画、年画、连环画等为主要创作方式,用写实通俗的人物画宣传革命;1950年至1959年为第二时期,作品以人物画为主,以叙事的手法描绘历史题材及黄土高原的美景,将新时代的革命理想融入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创作中;1960年至1966年为第三时期,叙事与抒情手法相互交融,用大刀阔斧的笔墨方式创作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山水画,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1970年至八十年代初为第四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残酷迫害,给石鲁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绘画题材转向以花鸟画、山水画为主。这时期还有一批改画的作品,强烈的内心冲突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绘画风格神秘莫测、变化多端。 石鲁是一位极具天赋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他独特...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1.3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2. 石鲁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社会环境
    2.1 石鲁生平
    2.2 石鲁生活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美术界的概况
        2.2.1 延安解放区艺术时期
        2.2.2 建国初艺术探索时期
        2.2.3 新中国画创新时期
        2.2.4 文革时期
3. 石鲁的人格及精神状况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3.1 人格的概念
    3.2 石鲁的人格特征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3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3.4 精神分裂症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4. 石鲁创作思想的形成
    4.1 石鲁创作思想的形成
        4.1.1 中国传统画论、文论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4.1.2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4.1.3 国外艺术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4.2 石鲁创作思想的精髓
        4.2.1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4.2.2 从“以形写神”到“以神造型”
        4.2.3 思想是笔墨之灵魂
5. 石鲁对现代笔墨形式的探索
    5.1 墨色关系
    5.2 虚实关系
    5.3 书法用笔
    5.4 山石皴法
    5.5 墨点技法
    5.6 以印入画
6. 石鲁不同时期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探析
    6.1 石鲁艺术风格的分期界定
    6.2 第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1949 年以前)
    6.3 第二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1950 年到1959 年)
        6.3.1 中国画初步探索----《古长城外》
        6.3.2 印度、埃及写生
        6.3.3 艺术风格的转型----《山区修梯田》
        6.3.4 最重要的代表作《转战陕北》
    6.4 第三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1960 年至1966 年)
        6.4.1 长安画派的兴起
        6.4.2 代表作《延河饮马》
        6.4.3 立意巧妙的《东方欲晓》
        6.4.4 笔墨技法创新----《南泥湾途中》、《上工图》
        6.4.5 艺术的全盛期----《东渡》
    6.5 第四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1970 年至1982 年)
        6.5.1 文革期间钢笔手稿与幻想图式
        6.5.2 改画之前写生作品----旧画新作
        6.5.3 神秘风格全新创作----《美典神》
        6.5.4 传统文人画的回归----《华岳之雄也》
        6.5.5 极具特色的诗、书、画、印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西安访谈资料整理



本文编号:3809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809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