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8:18

  本文关键词: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雅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以自己天才的洞察力考察了其身处的现代西方社会,并清醒地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资本主义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同时还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基于这一认识,本雅明建构起了他独特的审美救赎理论。 按照本雅明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方面去把握他的审美救赎思想。首先,以语言的“翻译”为中心的审美救赎观。这一时期他更多地把救赎的讨论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本雅明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批判的思维方式融入到对语言的思考中,看到了语言背后的现代性问题,或者说他是在借语言问题,展示了一幅现代性语境下人类堕落的图画。因为在本雅明看来,语言是人类获得上帝拯救和存在意义的基本保证。如果语言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彻底堕落了,那么就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堕落,而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人的堕落。于是本雅明试图通过寻找语言的种子,利用“翻译”的方式从现存的文学、艺术、文化中寻回曾经和谐的“传统”,怀着对社会特有的关怀寻求救赎之路。 其次,以寓言的写作方式为主的审美救赎观。这也是其整个审美救赎思想的核心。在本雅明看来,寓言具有体裁与内涵相分离的特征,因此,它在形式上是离心的,呈现出碎片状的特点。也正是因此,本雅明认为寓言这种独特的形式可以把死亡与再生、废墟与天堂、腐朽与繁华等等看似背道而驰的抽象命题结合于自身,所展示出的死亡与腐朽的意象能够使人彻悟尘世生活的毫无意义,从而在废墟中升起救赎的愿望与动力。因此,它成为了本雅明的一种解构和重建的武器,无论是在他详尽论述的德国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文学中,还是深刻地解读波德莱尔的寓言化的诗歌中,他都清醒地拿起寓言理论这个锐利的武器直指现代性状况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无疑,它的终极目标还是指向了审美救赎。 最后,把现代科技运用到文化艺术中的审美救赎观。在这一阶段本雅明把审美救赎落实到了可操作层面,集中地讨论了现代电影的审美功能。在本雅明看来,电影是艺术平民化、大众化的一个标志,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样式,它不再具有传统艺术作品所富有的独一无二的“韵味”。观众在面对电影时,不再像是面对传统艺术品时那样屏气凝神,静静地伫足把玩艺术品的独特韵味,取而代之,电
【关键词】:本雅明 审美救赎 语言 寓言 韵味 震惊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3-06
【目录】:
  • 导论8-12
  • 第一章 现代性与语言的种子12-20
  • 一、现代性的碎片12-14
  • 二、作为救赎的语言观14-20
  • 第二章 寓言理论与巴罗克悲悼剧20-31
  • 一、寓言的缘起20-22
  • 二、巴罗克悲悼剧与巴罗克寓言22-26
  • 三、波德莱尔的寓言之花26-31
  • 第三章 从韵味到震惊31-42
  • 一、韵味(Aura)的消失32-35
  • 二、震惊(Chokwirkung)的产生35-38
  • 三、现代生活中的审美救赎38-42
  • 结语42-45
  • 参考文献45-50
  • 后记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兰;;通过本雅明翻译目的研究语言非工具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2 梁红伟;审美救赎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兰;本雅明翻译目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石晓萌;本雅明悲悼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