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国筝形制通考

发布时间:2021-06-28 17:09
  筝作为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从其定型起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仍旧发挥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爱不释手。本文通过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出土的考古实物,各种壁画、泥雕等对上古、中古、近古时期以及近现代筝的形制进行考察。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筝至今仍能受到大众的宠爱,关键是在形制上不断改革中进行自我调整。中国筝之所以能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是由于其形制上的优化,使得筝的音色更为动听,这恰恰是一件乐器吸引人们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国不同的朝代和所处不同的社会环境,筝的形制所体现的弹性,也为其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从萌芽状态的竹制管状琴到借鉴瑟,最后在先秦时期的正式命名为筝;从汉、唐筝形制的成熟到宋元明清时的灵活性,从现代传统筝到改革筝,在其形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受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国的哲学理念、中国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中国筝形制的发展,找到其逐渐变演的规律,从而对现代筝进一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筝形制通考


}}辽金·云居寺东廊经幢石雌弹筝伎乐人(二)fa7

王道,石雕,宋王朝,辽金


按《中国音乐史图鉴》中所记述,这是放琴的架子。由此可见,琴架的问提在北宋就开始显现出。而在与宋王朝对峙的疗、金的云居寺中的石雕里,以及明代骆翔所画的《潘王道装行乐图轴》中,我们见到了筝架(见图25、26、27)。由此可知,筝架在北宋年代就盛行,并沿用至今。「图251辽金.云居寺东廊经幢石雕弹筝伎乐人(一)川

古筝,上海,日本传统文化,北派


大量的传进中国,而作为日本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KOOT筝更无例外的传入到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因此,在当时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中国筝在形制上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日本筝的冲击。据何宝泉教授回忆,曹正教授弹的筝也是此种类型的筝(见图31)。此外,受战争影响,十三弦筝较当时己有出现的十五、十六弦筝普及。娄树华先生在1936年5月20日赴欧旅行演出后,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北派”古筝十三弦筝11t曹正.《娄树华先生传》,载《秦筝》,1990年,第一期,第2页。卿曹正弹筝图:摄于1962年上海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藏,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等编.《海上筝坛》,第51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弦筝初研──西汉长沙王后墓出土乐器研究[J]. 项阳,宋少华,杨应鱣.  音乐研究. 1994(03)
[2]竹筒琴纵横论[J]. 何洪.  艺术探索. 1994(01)
[3]“秦筝归秦”的提出及其历史依据[J]. 焦文彬.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3(04)
[4]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J]. 周武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2(03)
[5]秦筝源流再证[J]. 魏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01)
[6]公元前500年的古筝——贵溪崖墓出土乐器考[J]. 黄成元.  中国音乐. 1987(03)
[7]移柱转调筝的改革[J]. 张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3(01)
[8]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 曹正.  中国音乐. 1981(01)
[9]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J]. 程应林,刘诗中.  文物. 1980(11)
[10]五声音阶转调筝[J].   乐器科技简讯. 1972(02)



本文编号:3254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254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