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姚恒璐钢琴组曲《雁北印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3:35
  作曲家姚恒璐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自幼爱好音乐,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成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姚恒璐教授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他将自己的创作与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民族传统紧密相连。他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充分的借鉴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结合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其作品具有很强的中国民族化风格。姚恒璐的钢琴创作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钢琴组曲《雁北印象》是姚恒璐在1980年创作的,于80年代曾经在《音乐创作》上刊登过,由5首性格鲜明的精致小曲组成,这部作品的文化背景取材于山西,是作曲家姚恒璐根据年轻时在山西插队的生活感受,以及探索为民间音乐配置多声部的体会所完成的一部钢琴组曲,属于作曲家较早期的钢琴作品。每首小曲都采用了雁北不同的民歌或小戏曲牌的音调为主题,加以重新构思与发展,力求表现出五幅内容不同、富有风土人情的中国画。钢琴组曲《雁北印象》虽然整体较长,但是每一首都比较短小,是一部富有时代性和中国特色的专业音乐作品,曾经有很多的学者对钢琴组曲《雁北印象》的曲式、和声进行过深入的分...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创作背景
    一、 姚恒璐艺术生涯
    二、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创作背景
第二章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山西民间音乐文化的联系
    一、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民歌的联系
        (一) 主题素材直接来源于民歌
        (二) 主题材料间接来源于民歌
    二、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地方小戏的联系
        (一)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二人台的联系
        (二)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耍孩儿的联系
        (三)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与道情的联系
第三章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创作分析
    一、 音乐本体的技法分析
        (一) 作品的调式调性
        (二) 和声、多声部的技法分析
        (三) 节奏节拍的风格特征
    二、 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
        (一) 五首作品曲式结构
        (二) 主题动机特点
        (三) 主题的发展手法
第四章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一、 演奏技巧
        (一) 演奏民族和声的手位与触键方式
        (二) 踏板的应用与音色的控制
        (三) 模仿民族器乐音色片段的演奏处理
        (四) 三行谱表所标识的声部关系在演奏中的处理
        (五) 分解和弦的弹奏
        (六) 歌唱式的连奏
        (七) 柱式和弦的弹奏
    二、 音乐作品的文献意识及其存在价值分析
        (一) 当前我国钢琴作品文献的现状及其分类
        (二)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在钢琴作品文献中的应有地位
第五章 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思考
    (一)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二) 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特殊要求和意义
    (三) 钢琴组曲《雁北印象》的教学在实践中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思考[J]. 张燕.  黄河之声. 2013(18)
[2]从教学到理论:践行中国当代音乐的成长——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姚恒璐[J]. 清音.  小演奏家. 2013(08)
[3]关注中国艺术美的文化品性 锻造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技巧[J]. 叶键.  乐器. 2007(04)
[4]四度叠置和弦探索[J]. 杨九华,肖鉴铮.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4)
[5]中国传统音乐的节拍特征——试论数字性节拍体系[J]. 彭世端.  音乐研究. 1990(01)

硕士论文
[1]《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及演奏特点研究[D]. 于平平.延边大学 2012
[2]储望华《二泉映月》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研究[D]. 王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储望华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的研究与教学[D]. 皮欢.四川音乐学院 2012
[4]二人台音乐研究[D]. 刘丹.兰州大学 2009
[5]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 张静薇.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28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