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移民文化背景下呼和浩特讨思浩村音乐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6:47
  本文试图以讨思浩村地方音乐为入手点,通过对当地村民们演唱的民歌、社火用乐情况、民间艺术团与“清音乐”等不同角度,探讨在移民文化背景下,该村地方音乐的存续以及与民众间的关系。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以及结论构成。绪论涉及主要研究内容、现有研究成果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各方面。第一章是对呼和浩特讨思浩村地理、历史、文化概述。第二章通过对该村村民们演唱的民歌进行采录、记谱与分析,探讨其艺术风格、体裁特点以及与不同演唱环境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以讨思浩村“天仓节”、“大仙爷节”两个民间信仰仪式为出发点,观察仪式中的用乐以及晋剧在仪式中的重要意义。第四章通过对讨思浩村民间艺术团“清音乐”的调查,探讨当地音乐的多样呈现以及与其它音乐类型的交融。结论对讨思浩村地方音乐的存续情况加以归纳,并揭示移民文化背景下地方音乐与当地民众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移民文化背景下呼和浩特讨思浩村音乐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讨思浩村地理位置图

新城区,山西人,丰州,抗日战争时期


?尘跋潞艉秃铺靥炙己拼逡衾稚?畹牡鞑橛胙芯?2图 1.1:讨思浩村地理位置图 图 1.2:讨思浩村区域地图1.2.2 历史沿革讨思浩蒙语意为“迎接处”,据《新城区-毫沁营镇志》记载,明朝建立卫制,该村为丰州卫辖地。蒙古族祖先曾世居于此,明代阿拉坦汗为迎接北京来的官员,曾在此修建迎接站,命名为“讨思浩”。清代,蒙古族的祖先定居与此,后有山西原平县、代县、五台县、忻县等地的刘、陈、杨等姓氏的逃荒人“走西口”来此居住,逐渐形成村落,仍然以“讨思浩”为村名。45笔者曾就此询问讨思浩村的老村长陈来旺,他说:“在大清的时候就有现在的地方了,以前叫绥远县,后来就是归化城,那时候就有讨思浩村,按蒙文翻译是“迎接”的意思。最早蒙古人在这住过,后来汉人来这的大都是山西人,最早来的山西人姓刘。随着“走西口”山西人的不断涌进,在讨思浩村逐渐形成了“东刘”、“西刘”、“南陈”、“北杨”的四大家族。”46王天元在《新城区-毫沁营镇志》中对讨思浩村历史沿革进行了较详尽的梳理,笔者转引如下:明朝建立卫制,讨思浩村为丰州卫辖地。清代,讨思浩地区属归化厅管辖范围。民国二年(1913年),归绥县设4个区,讨思浩村隶属归绥县二区管辖。抗日战争时期,讨思浩村属义恒乡“第七保”,管辖讨思浩、古路板、姚家湾、榆树沟四个自然村,自然村设有“甲”,由甲长管理村务。抗日战争时期,老一代革命家王建功、杨植霖曾在讨思浩村活动,曾建名言小学分校,宣传革命思想。讨思浩是革命根据地村。1949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地区和平解放,建立了归绥县人民政府。讨思浩村仍为归绥县第二区义恒乡管辖。1951年-195345王天元《新城区-毫沁营镇志》[M].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内部资料)

传统节日,石碑,道光,村民


图 1.3:大清道光 17 年的石碑了欢度“春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外,节日,如“天仓节”、“大仙爷节”及“六月六祈雨习俗,由当地村民从山西传入。也称“添仓节” 、“填仓节”,是人们祈求风调雨统节日已经在讨思浩村延续了近三百年,是讨思浩日期间,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社火表演、看大戏、非凡,届时邻村的村民们和市区的居民也都会慕历三月十八举行。一般会举行三天。村民们会去“讨思浩村委会委员张红芳统计调查,讨思浩村现户人,常住人口 1087 户 2805 人,有汉族、蒙族、回以汉族为主体。另外村里设立 12 个村民小组,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的权威——白族洞经音乐的文化认同研究[J]. 杨曦帆.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7(02)
[2]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J]. 张伯瑜.  中国音乐学. 2017(01)
[3]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京西灵水举人村为例[J]. 牛丹丹,段渊古.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0)
[4]古村落系统化保护问题研究——以江西婺源古村落为例[J]. 皮桂梅.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5)
[5]传承的涟漪——鼓亭锣鼓工尺谱相关问题研究[J]. 廖松清.  中国音乐学. 2012(02)
[6]三峡外迁移民带来的民间音乐发展及其初步研究[J]. 赵晓楠.  中国音乐学. 2011(04)
[7]走西口移民运动带来的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文化变迁——以山西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和内蒙古中西部村落为个案[J]. 段友文,张雄艳.  民俗研究. 2011(03)
[8]“村落边缘”——中国乡村研究忽视的维度[J]. 孟凡行.  社会科学家. 2011(02)
[9]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J]. 齐琨.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10]客家筝派与中原移民音乐传播解读[J]. 王珣.  音乐探索. 2010(01)

博士论文
[1]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 杨琼.中央民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民族村落文化景观构成及保护研究[D]. 富格锦.昆明理工大学 2016
[2]仪式观视角下撒尼民歌的传播活动与文化认同[D]. 代艳昀.西北大学 2016
[3]文化传播视角下“闯关东”移民村落的身份认同研究[D]. 郑茂瑜.兰州大学 2015
[4]拉卜楞地区藏族音乐传播考察[D]. 康丽雯.兰州大学 2014
[5]村落文化变迁背景下罗山皮影的传承与保护[D]. 刘红玉.温州大学 2013
[6]走西口移民与晋蒙交汇区村落的民俗文化变迁[D]. 张雄艳.山西大学 2010
[7]乐舞神灵——江西省婺源长径傩舞的民俗文化形态解析及其仪式音乐研究[D]. 方亮.西安音乐学院 2010
[8]湘西南会同县苗寨村音乐生活模式考察报告[D]. 吕彬.中国音乐学院 2010
[9]村落视野中的宴与宴歌[D]. 杨杉.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10]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D]. 齐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1



本文编号:3288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288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