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我国茶文化音乐发展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2:38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东西都会不经意间随风消逝在沿途的时光里,漫漫时光旅行中唯有经典被永驻,更甚者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折射灿烂的光彩。中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就有天然的共通性,古代音乐讲究礼仪,在人性培养、文化熏陶和国礼规范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文化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才能使它在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大放异彩。本文以“我国茶文化音乐发展路径探究”为研究课题,我国在该领域已研究的资料中可见,对茶文化音乐的研究较为稀缺,更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笔者主要从茶文化音乐的界定、艺术特征、发展现状、问题瓶颈、创新发展五个方面剖析茶文化音乐的发展路径,并从采茶音乐与茶艺音乐两个维度剖析茶文化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前人撰述的著作和论文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茶文化音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突破其发展瓶颈,进一步探索茶文化音乐的传播途径与传承方法,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茶文化音乐发展路径探究


《调琴啜茗图》

正旦,杂剧,曲江池,歌剧


第 2 章 茶文化音乐的界定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茶诗。而诗乐同源,可。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琴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⑤”而著名的以茶入书的茶学家当属陆羽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很在将音乐和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都充分结合当地的音乐类型,将茶文化内涵与实质表现出来,借助乐器的伴奏和歌词应景的填充,更准确地表。茶文化与音乐相依相伴,真正达到了“融合”的境地,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茶文化音乐的代表品种采茶音乐,它的发展分三个步骤,采茶歌、采茶茶戏。采茶歌是一粒种子,它产生了采茶灯、采茶戏。最早的采茶歌确献和资料都难以收集,因采茶歌产生于早期农民田间劳作采茶时的艺术即兴、活泼、淳朴、故事情节、口口相传的音乐特点。

分类图,茶文化,分类图,音乐


9图 1.3 茶文化音乐的分类图示茶文化音乐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采茶音乐与茶艺音乐两分为采茶歌、采茶灯、采茶戏。音乐是茶文化音乐中采茶音乐最早诞生的民间艺术,由它衍生出茶歌作为最古老的曲牌,唐代的文献中有记载,到清朝已。采茶歌演唱形式单一,一人在无伴奏情况下清唱,后发十二月采茶歌”的演唱形式,以竹击节伴奏。采茶歌分为茶歌。传统采茶歌是指早期在采茶劳动中所形成的歌曲,属于传统民歌范畴。原创采茶歌是当代专业的词曲作家在基础上再创作的歌曲。广的传统采茶歌有江西婺源《十二月采茶歌》、江西永新、安徽舒城《茶山对唱》、湖南湘西《采茶调》、贵州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傩戏活动及其组织与功能——以赣中S村为例[J]. 朱荟.  江海纵横. 2010(09)
[2]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J]. 黄庚明.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0(05)
[3]从传统剧目看抚州采茶戏与其他地方戏的关系[J]. 李亚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2)
[4]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 郭起华,钟俊昆.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5]美在民间 论赣南采茶戏的草根性[J]. 薛文莉,袁明.  中国戏剧. 2008(03)
[6]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J]. 蒋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04)
[7]赣南采茶歌舞的风格与特点[J]. 杨吉慧,林建平.  艺术教育. 2006(03)
[8]中国茶歌考[J]. 钟传志,郭晓莺.  农业考古. 2004(04)
[9]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之刍议[J]. 袁瑾.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10]江西地方戏曲中的客赣方言语法现象[J]. 何清强.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4)

硕士论文
[1]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 詹纯.南昌大学 2010
[2]江西九江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D]. 罗思影.山西师范大学 2009
[3]流淌在红土远山上的一支乡音[D]. 晏敏.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92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392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