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风土之音”的形成机制与学理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20 16:04
  八风从律、乐操土风、音官风土等理论阐释及其实践应用,阐明了上古音律形成的两个维度:地分南北,物候时令有先后;土分五色,民风民俗有不同。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因为阴阳变动体现在风气、音律的差别,被视为风土之音形成的基本乐理。周秦通过音官风土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地域音乐形态。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八风从律”与音律的生成
二、“乐操土风”与邦国音律的差异
三、风土之音的创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氏春秋》的“十二律”与“十二纪”[J]. 陈克秀.  中国音乐学. 2013(02)
[2]“风”字的音乐学研究[J]. 陈四海,李小虎.  人民音乐. 2008(09)
[3]论“风”诗的起源[J]. 朱金发.  中州学刊. 2007(05)
[4]太阳循环与甲骨文四方风及一些哲学术语新探──太阳循环文化之五[J]. 江林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
[5]“六律六吕”与“六律六同”[J]. 阴法鲁.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3(01)



本文编号:369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9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