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17:23

  本文关键词: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礼乐制度 礼乐观念 隋唐至明 辨析


【摘要】:中国礼乐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礼乐制度的发展会受到礼乐观念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隋唐至明代礼乐制度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状况,从大的块面关系上把握这千年间礼乐观念究竟对中原既有的礼乐传统有哪些继承,又在哪些层面上产生了发展变化。 依隋唐时代雅乐为国乐的理念,国乐具有礼乐核心为用的意义,但却不是礼乐的全部,将隋唐五礼对应仪式为用的乐以及卤簿用乐作为礼乐整体认知,以《大唐开元礼》为基点下探,本文重在把握其后数朝在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上所产生的诸种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礼乐乐舞自身、承载礼乐的管理机构和乐人群体诸多层面,把握住制度内容和具体实施,也就把握住了礼乐观念的具体传承与变化。 本文对隋唐至明代诸朝礼乐制度实施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予以辨析,以认知中国礼乐制度在前行过程中随社会发展、政权更迭,掌权者族属的差异以及对礼乐制度认知不同等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 本文认为,宋代承继隋唐,具有整体的礼乐观念,在礼乐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有新变化,那就是将唐代太常整体承载下礼乐的一部分在宋代归入教坊,宋代教坊已经承担了除吉礼之外的多种礼制仪式用乐。 金元两朝先后为女真人和蒙古人入主,由于立国时间较短,吸收融合中原礼制总是要有一个过程,加之还要加入本民族对礼乐的理解,因此会出现对中原礼乐制度既有承继又有一些不同的情状。具体表现在要么将教坊乐用于祭庙,要么只将雅乐作为礼乐。这两朝与唐宋时期最大的不同将雅乐以平民群体承载,前者为礼乐人,后者为礼乐户,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对礼乐不同于唐宋的认知。 明代礼乐制度的建立更多溯及唐宋,回归了前述卤簿仪仗用乐与依五礼用乐的整体礼乐观念,却又在发展中承继了金元时代雅乐用良民的理念,将元代礼乐户改称乐舞生,正是这样的变化反映出明代不认定只有雅乐方为礼乐者。明代礼乐观念的另一个最具特色的变化是吉礼中部分中祀和全部小祀用乐都由教坊司承载,使得教坊司从宋代只承载嘉军宾凶诸礼用乐进入到吉礼的用乐之中,由此显现明代教坊司真正有“礼乐之属”的意义。
【关键词】:礼乐制度 礼乐观念 隋唐至明 辨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9.2;K2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隋唐与宋朝礼乐观念及其制度化显现15-41
  • 第一节 隋、唐朝礼乐制度15-30
  • 一 隋代礼乐制度诸多新概念15-17
  • 二 唐礼制用乐走向成熟17-27
  • 三 唐用乐管理机构辨析27-28
  • 四 唐朝礼乐制度用乐承载人员28-29
  • 五 小结29-30
  • 第二节 宋朝礼乐制度30-41
  • 一 宋朝礼乐制度内容30-35
  • 二 宋朝用乐管理机构35-38
  • 三 宋朝礼乐制度用乐承载人员38-40
  • 四 小结40-41
  • 第二章 金、元两朝礼乐观念及其制度化显现41-58
  • 第一节 金朝礼乐制度41-48
  • 一 金朝礼乐制度发展背景41
  • 二 金朝礼制用乐整理41-47
  • 三 金朝用乐管理机构47
  • 四 金朝礼乐制度用乐承载人员47-48
  • 五 小结48
  • 第二节 元朝礼乐制度48-58
  • 一 元朝礼乐制度发展背景48-49
  • 二 元朝礼乐观念及其制度化显现49-55
  • 三 元朝用乐管理机构55
  • 四 元朝礼乐承载人员辨析55-57
  • 五 小结57-58
  • 第三章 明朝礼乐观念及其制度化显现58-78
  • 第一节 明朝礼乐制度58-73
  • 一 明礼制用乐整理59-68
  • 二 明用乐管理机构68-69
  • 三 明朝礼乐制度用乐承载人员69-72
  • 四 小结72-73
  • 第二节 明时期与唐、宋、金、元时期礼乐观念比较73-78
  • 结语78-79
  • 参考文献79-8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84-85
  • 致谢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泉;金代礼制初论[J];北方文物;1988年04期

2 许结;;五礼规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三)[J];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02期

3 许结;;雅乐新声: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四)[J];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03期

4 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5 李幼平;宋代新乐与编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张咏春;;“非贱民”身份的元代礼乐户[J];音乐研究;2009年02期

7 项阳;;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2012年02期

8 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3期

9 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4期

10 张正明;;明代的乐户[J];明史研究;1991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孙晓晖;两唐书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3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丽;宋代乐队编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戎龚停;乐户流变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3 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张咏春;孔府的乐户和礼乐户[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芹;孔府喇叭户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韩小菲;有关西域乐舞文献和文物的互证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丽丽;明代的乐户[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20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20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