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的上海老歌

发布时间:2017-08-27 07:23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的上海老歌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歌诗 上海老歌 题材与主题 形象与意境 语言与修辞 节奏与音韵


【摘要】:中国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歌舞音乐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诗经》到汉代及魏晋六朝时期的乐府,从唐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各种民间戏曲,诗与歌都如影随形。在当代,罗大佑、崔健等人所作歌词也多次作为诗性文本入选文学史教材。然而,曾经产生重要影响至今依然萦绕耳畔的“上海老歌”在学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上海老歌置于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以1927-1949年间上海老歌中具有诗性元素和人文内涵的歌词为基点展开研究。一方面,直接对话文本,完成对上海老歌歌词整体特征的归纳和提炼;另一方面,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及作者经历,揭示出作品所隐含的时代特征和情感基因。 本文共分四部分,从题材与主题、形象与意境、语言与修辞、节奏与音韵四个方面对上海老歌进行分析和阐释。前两部分为内容分析:第一部分从恋爱婚姻、爱国救亡、城市生活、亲情友情故乡情四个层面透析上海老歌如何体现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理情感;第二部分从抒情主人公形象、传统意象再生、自然景观描摹三方面梳理上海老歌在形象与意境上所兼具的传统与现代基因。后两部分为形式分析:第三部分总结了上海老歌中语言的多样性及辞格的丰富性,着力揭示了它作为诗歌文本所隐含的“诗”性价值;第四部分考查了上海老歌在节奏与音韵上所具有音乐美进行分析,进而展现了它作为歌词文本所散发的“歌”性之光。 综上所述,上海老歌中不但拥有“歌”的音韵之美,更具有“诗”的文学意蕴,最重要的是,在上海老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它唤醒了一座城市的记忆。
【关键词】:现代歌诗 上海老歌 题材与主题 形象与意境 语言与修辞 节奏与音韵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J6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1、歌诗:源起与流变10-13
  • 1.1 歌诗的源起10
  • 1.2 新诗与音乐的疏离10-11
  • 1.3 两场危机与“歌诗”研究的兴起11
  • 1.4 歌诗:可以入乐演唱的诗歌11-13
  • 2、上海老歌:乱世中的城市记忆13-18
  • 2.1 奔走中的遗失13
  • 2.2 在乱世中前行13-15
  • 2.3 不老的记忆,,诗一般的歌15-16
  • 2.4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6
  • 2.5 研究方法及意义16-18
  • 一、题材与主题18-30
  • 1、恋爱婚姻——自由与放纵18-20
  • 1.1 “在自由的丛林里”相爱18-19
  • 1.2 在诱惑面前的放纵19-20
  • 2、爱国救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20-23
  • 2.1 爱国救亡歌曲(1931-1937)21-22
  • 2.2 时代曲中的救亡主题(1937-1945)22-23
  • 3、城市生活——造在“地狱”上的“天堂”23-27
  • 3.1 现代文明下的迷醉与彷徨23-26
  • 3.2 贫富悬殊中的“地狱”与“天堂”26-27
  • 4、亲情友情故乡情---“何处是儿家?”27-30
  • 二、形象与意境30-42
  • 1、抒情主人公形象30-34
  • 1.1 执着痴情的追爱者30-32
  • 1.2 英勇无畏的抗争者32
  • 1.3 难免屈辱的底层市民32-34
  • 2、传统意象再生34-40
  • 2.1 月亮35-36
  • 2.2 燕子、凤凰36-37
  • 2.3 桃花、玫瑰37-39
  • 2.4 梦39-40
  • 3、自然景象描摹40-42
  • 三、语言与修辞42-52
  • 1、语言的多样性42-45
  • 1.1 白话与文言混用42-44
  • 1.2 英文与方言的点缀44-45
  • 2、辞格的丰富性45-52
  • 2.1 比喻45-46
  • 2.2 借代46-47
  • 2.3 比拟47-48
  • 2.4 夸张48-49
  • 2.5 排偶49
  • 2.6 引典49-50
  • 2.7 顶真50
  • 2.8 呼号50-52
  • 四、节奏与音韵52-64
  • 1、参差的对称52-59
  • 1.1 叠字与反复52-54
  • 1.2 句式的对称54-56
  • 1.3 段式的对称56-58
  • 1.4 影响节奏的其它常见手法58-59
  • 2、优美的音韵59-64
  • 2.1 一韵到底60-61
  • 2.2 变换韵脚61-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74
  • 致谢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迪;;《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出版座谈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6年03期

2 余炳贤;祭礼中的茗献诗[J];农业考古;2003年04期

3 邓国栋;现代歌词语体定位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4 孔祥雨;;歌诗二咏[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04期

5 赵敏俐;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军明;任淑红;;“歌诗”、“声诗”辨——与赵敏俐等先生榷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周韬;;试论唐代燕乐歌诗的俗化[J];作家;2008年10期

8 滕伟明;;巴蜀歌诗过眼录[J];岷峨诗稿;2008年02期

9 梁华珍;诗与歌——试论诗歌的音乐性与传播媒介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10 孙良好;;现代“歌诗”赏析(一)[J];名作欣赏;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亚莉;;20世纪以来歌诗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2 刘怀荣;;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培友;;理论出新见,蹊径开洞天——评赵敏俐教授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4 梁海燕;;新的收获,新的起点——评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5 尹占华;;李贺诗歌创作中的心态[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姚小鸥;;汉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译及其在乐府文学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志刚;;周部族在音乐与诗歌领域的贡献[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葛景春;;李白歌诗与盛唐草书[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9 申风;;李集书录[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10 ;吴相洲教授简介[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歌诗达经典号”青岛首航[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2 杜晓勤;唐代歌诗与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田倩;歌诗图现车销售不加价[N];中国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卢山;歌诗图打造广本新魅力[N];中国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锋;盗梦者歌诗图:姚一鸣穿越双重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杨牧;唐朝以后又见诗[N];文艺报;2006年

7 曾文;田野调查应受学界重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晓敬 王敏娜;千首歌诗谁当咏九万群众上台来[N];辽宁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斌;歌诗图上市广本跨界豪车试验[N];华夏时报;2010年

10 李杜;读德宝歌诗札记[N];山西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2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刘畅;中国古代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之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7 杨晓霭;宋代声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王莉;乐府“相和歌辞”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晓俊;中国竹笛吹奏艺术的历史与美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李瑾华;《诗经·周颂》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荆锐;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的上海老歌[D];温州大学;2013年

2 陈滔;西晋宴集活动中的歌诗艺术考论[D];青岛大学;2010年

3 陈龙勋;乐器与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龚昊;凉山彝语歌诗与汉语歌诗的声调与音程关系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杜书方;魏晋南北朝杂舞与歌诗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王菁菁;汉代乐府歌诗唱法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7 裴颖;清末民初文学期刊中的“杂歌诗”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郗秋丽;找寻歌诗[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邱恒菲;南朝宫体诗与歌诗表演关系考论[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4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4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